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坚定信心,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山东加快推进能源转型改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9:52:00    

人民日报记者 李波 李蕊

吊装船上,光伏平台凌空吊起,钢管桩一寸寸扎入海床;放眼远处,挖掘机挥动铁臂,将海缆深埋海底……山东东营市垦利区海域,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建设正加速推进。

“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能早一天是一天!整个项目将安装2934个光伏平台,年发电量预计达17.8亿千瓦时,大约能满足267万名城镇居民一年的用电量。”顶着海风,项目经理张泽成说。

追光而行、逐绿向新,这个项目为山东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写下生动注脚。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

山东是能源生产大省,也是消耗大省,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量占全国近1/10,能源结构曾经“一煤独大”。

如何深化能源转型改革?山东先建立“核风光储”新体系,再破除“一煤独大”旧格局。2024年,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15亿千瓦,占比超过煤电,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效。

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攀升,其发电不稳定等特点,再叠加电力“即发即用”的特征,让消纳压力如影随形。这一“成长的烦恼”,山东如何破解?

自垦利区出发,抵达东营市利津县,在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东营能源津辉集中式储能电站,乳白色电池仓整齐排列。“用电低谷期,电池仓开启充电模式;夜晚用电高峰期,再把储存的绿电输送到千家万户。”站长左廷介绍。

为推动新能源规模化高水平利用,山东同步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机制,推进储能技术攻关。截至2024年底,山东新型储能在运规模达到717.7万千瓦,较2022年底增长了3.6倍。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熔盐储热等新技术项目顺利落地,储能技术实现多元发展。

能源转型改革与区域发展、产业升级密切相关,如同紧密咬合的齿轮组。

枣庄高新区,科达利公司投资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建设工地上,机械轰鸣声穿透清晨薄雾。“多干一点是一点!不久后,这里将成为打通枣庄市锂电新能源产业供应链配套的关键一环。”项目负责人袁野身后,18栋单体建筑正加快建设。

曾经的“百年煤城”枣庄,正向建设“新能源电池名城”的目标迈进。“坚持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走出能源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枣庄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刘中波信心十足。

能源向绿而行,产业向新发力。2025年,山东明确产业培育新目标:在济南、青岛、临沂超前布局钙钛矿电池等重点示范项目;推进核电装备产业向烟台、威海集聚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找准方向,持续发力,“深化能源转型改革”被列为山东今年着重抓好的10项重点改革之一,全省将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约2000万千瓦,助力加快建设绿色低碳、清洁高效、安全可靠的能源体系,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挑起大梁”。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纸上硝烟·一张报纸的抗战⑬丨《哲学选辑》给山东根据地带来了什么

■编者按“本报的使命就是动员人民起来抗战,发表一切有益于抗战的言论”。1939年1月1日,大众日报在八百里沂蒙创刊,发刊词中这样写道。战争年代,大众日报将这一磅礴宣言贯彻到底,一篇篇社论和文章,就是打击敌人的一发发炮弹,578位烈士用鲜血染成的“大众红”,是世界新闻史上少有的史诗级篇章。正如大众日报

603444,拟每10股派66元!

大手笔分红。吉比特(603444)8月19日晚间公告,为积极回报广大投资者,综合考虑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所需资金,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6.00元(含税)。公告称,截至2025年8月19日,公司总股本为7204.11万股,扣除公司回购专户中的股份数28.48万股后,以7175.63万股

“双万兆”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筑牢网络底座

8月17日,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赛事——“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落下帷幕。在这场科技盛宴背后,“双万兆”网络成为加速人形机器人走向全面商业化的坚实底座。当人形机器人与人类舞者协同共舞,当万名观众同时刷起视频直播,考验的是网络通信的保障能力。不仅如此,在

【智库圆桌】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

交通运输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环节和重要依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领域改革持续深化,交通运输市场体系不断完善。2024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部署交通运输重点领域改革任务。如何

苏州这家企业,用“温度科技”定义汽车智能化未来

清晨的阳光透过全景天窗洒进座舱,驾驶员发出指令:“嗨,奥迪,把副驾调成通风加按摩模式。把空调调到22℃,打开天窗。”一气呵成的连续指令话音未落,这辆一汽奥迪Q6L e-tron所搭载的语音助手立刻回答:“空调已开启,天窗已打开,副驾驶座位已调整。”“再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驾驶员一声令下,语音助手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