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赵云帆 上海报道
4月2日,根据自然资源部网站消息,包括《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传输安全保护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等15项行业标准报批稿已经完成审查并进入公示阶段,完成公示后将于近日出台。
具体来看,《技术规范》规定了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传输保护、数据加密密钥管理和密码基础设施建设等要求,统一和细化智能汽车记录、编制、储存、使用地图数据的标准,以起到进一步规范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传输处理活动,化解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地理信息安全风险隐患,推动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安全应用,促进智能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作用。
公开信息显示,此次参与编制的单位由中国测绘科学院牵头,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百度智图科技有限公司、易图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腾讯大地通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8家公司共同起草。
其中,除上述规范外,同日,自然资源部还对包括《地理人工智能样本数据库建设规范》、 《室内导航电子地图生产技术规范》、 《室内导航电子地图产品规范》等标准化文本的报批稿进行了公示,这意味着以上15个行业标准也都将在近期陆续出台。
业内人士指出,值此智能驾驶系统备受社会关注之际,相关标准的出台,有利于智能驾驶行业尽早建立相关标准,规范智能驾驶行业,加强智能驾驶安全管理等。同时,前述规范将成为相关后续法律出台的基础,为各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智能驾驶法律法规与相关规范铺平道路。
确定传输场景、规范传输安全
根据公示的《技术规范》,文件确定了“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地图专有平台”等名词术语,确定了车侧、路侧、车载终端等传输场景,并且规范地图数据传输安全涉及的基本要求、安全保护方法、证实方法等。
资料显示,以上规定自2022年4月成立起草小组,确立由华为担任主写单位并逐步形成迭代的共识版草案以及立项建议书。2023年8月,自然资源部确定将《技术规范》研制列入标准计划;同年10月形成征求意见稿;12月对外发布并启动征求意见。
2025年4月,相关标准开始启动公示,预计将在公示结束后正式实施。
从制定背景来看,随着智能汽车技术及产业的迅猛发展,作为重要数字底座的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在自动驾驶导航定位、辅助环境感知、规划决策以及智能网联等研发与社会化应用过程中,其数据收集、存储、传输、处理等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地理信息安全风险,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安全应用面临威胁和挑战。
而当前,在我国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建设中,已将“安全管理”部分中的《技术规范》列入先行制定急用先行的重点标准。
作为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传输方面的首创标准,《技术规范》的制定,有利于规范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在车载终端、路侧单元与智能汽车基础地图专有平台之间的传输活动,促进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安全处理与合规应用,与标准体系内其他标准配套使用,共同保障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安全。
更多智驾相关法规将陆续出台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包括《技术规范》在内,智能汽车一系列基础技术规范的出台过程较长,内容经过反复推敲,一方面是考虑到智能汽车处于飞速发展阶段,行业形态与共识快速迭代;另一方面则兼顾汽车行业现状,致力于配套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事实上,进入2025年之后,国内各大车厂纷纷推出智能驾驶系统下沉方案,智驾从“选配”变为“标配”。同时,部分高端车厂与车型开始明确迈过高阶自动驾驶的门槛。这意味着当前阶段智驾行业规范与企业商业化之间需要重新平衡,行业已经亟待更多规范出台,并在一定程度纠偏行业乱象。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随着近日智能汽车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未来一系列智驾行业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化规定等将陆续出台,帮助智能汽车行业安全和有序发展。
“如果未来90%以上的车都要标配智驾,考虑到各个车厂开发的标准和系统的成熟度不一样,应呼吁国家出台相关立法来保障生命安全。”某智驾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
他还指出,该类文件的出台将有利于智驾系统通过高精地图保障系统安全的发展。
“高精地图是先验传感器,是参与安全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应对极端天气和一些比较复杂的路况。”该人士告诉记者。
除地图外,传感器作为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配置,目前也处于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快速推进阶段。如近期有消息称,《交通信息采集路侧毫米波雷达交通状态检测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内部编制会已经于今年3月底顺利举行,预计正式的征求意见稿将快速推进并发布。
而根据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消息,北京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牵头起草的《车路协同路侧基础设施 第4部分:激光雷达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也已经于近日形成征求意见稿。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