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遵义市红花岗区纪念馆社区:在传播红色文化中夯实文明根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17:14:00    

近年来,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红色宣讲,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在传播红色文化中夯实文明根基,探索出一条有温度、见实效的基层治理之路。

杨柳街上的深情讲述:八旬老人的红色传承

苟德超为市民和游客讲述红色故事。(谭波 摄)

“今天,我们讲红军在遵义会议召开期间发生的故事,目的是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我们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在老城杨柳街文化墙前,八旬老人、红色义务宣讲员苟德超,用朴实的乡音讲述红军卫生员“小红”的故事。

“当时老百姓只知道他叫‘小红’。”苟德超饱含深情地说,为救治百姓,他牺牲在敌人枪口下。后来经过多方查证,才知道他叫龙思泉,广西人,牺牲时只有十几岁。如今,遵义很多老百姓常去红军烈士陵园“小红”墓前祭拜,这是遵义人对红军革命烈士最朴素而深沉的怀念。

这段历史,深深打动了在场的00后青年陈治伊。她说:“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个像‘小红’一样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根植红城的赤子之心:从亲历者到播种者

苟德超告诉记者,他的出生地在现在的文化小学附近,距离遵义会议会址不到200米。每当踏上杨柳街的青石板路,他都会想起父母讲述的迎接红军进入遵义城的情景。

苟德超为学生讲述红色故事。(图片由纪念馆社区提供)

“红军进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还把土豪劣绅的东西分给大家,我们家就分到了捧盒、帽筒。”苟德超回忆说,他的父母曾是地主家的佣工,靠做针线活和看守宅子勉强糊口,生活艰难。红军到来后,他们感受到了温暖。“我父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红军就是我们穷人的队伍,对红军他们是感恩的。”

这份红军与百姓的鱼水深情,苟德超铭记在心。成年后,他参军报国,戍守云南边防。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我,就没有我们这个家。”这位有着近60年党龄的老党员话语铿锵。“我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能上高中、参军入伍,在部队历练成长,这都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培养。”

如今,耄耋之年的苟德超已义务宣讲红色故事多年。“我将继续讲下去,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继续长征。”

一个个红色故事娓娓道来,一段段光辉历史被深刻铭记。如今,在遵义、在老城纪念馆社区,加入“红色义务宣讲员”队伍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依托红色文化资源阵地,向游客和群众讲述遵义的红色故事。一群8岁至14岁的“小小红色宣讲员”也加入其中,红色基因在遵义代代相传。

童声嘹亮薪火传:小小宣讲员的大担当

在遵义会议陈列馆内,游客络绎不绝,“小小红色宣讲员”漆铭臣正在讲解:“大家好!我是来自遵义市文化小学的‘小小红色宣讲员’漆铭臣。今天由我来为大家讲解第二部分——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讲解中的漆铭臣从容、自信,小小的身影成为陈列馆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漆铭臣在遵义会议陈列馆为游客讲解。(张雨辰 摄)

“他讲得很清楚。我听了他的讲述,进一步加深了对这段历史的理解。”江苏游客唐贵明说。

边听边学的市民冯优说:“作为年轻党员,我们要向讲解员学习,传承好红色基因。”

漆铭臣的家就在遵义会议会址附近,他从小听着红军故事长大。小学三年级,漆铭臣报名参加“小小红色宣讲员”选拔并成功入选。每年寒暑假,他都会走进遵义会议会址,通过一次次解说,将遵义红色文化铭记心间,也传递给更多人。

“每一次讲解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2023年,我到珠海为当地部分师生讲述遵义会议的故事。大家的掌声,让我感到特别自豪。”漆铭臣说。

如今,像漆铭臣这样的“小小红色宣讲员”有1000多名,他们不仅在遵义宣讲,更走向全国各地,传播遵义的红色文化。“今后我还将继续加强学习,更好地讲解遵义的红色文化,让更多人感受遵义厚重的红色历史。”漆铭臣说。

红色领航聚民心:党群共绘幸福家园

近年来,纪念馆社区组建“一老一小”红色宣讲员队伍,涵盖了党员、学生、退役军人、志愿者等志愿服务力量。今年以来,该社区已提供志愿讲解万余次,服务游客超10万人次。


社区志愿者为游客服务。(图片由纪念馆社区提供)

纪念馆社区常住居民有2100余户5200余人。如何建设好社区、展现文明形象?这些年,纪念馆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定期召开居民大会,群策群力解决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事。

“无论大事还是小事,社区都及时组织坝坝会、院委会,大家一起讨论、出主意,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这个工作方法好,提高了居民的参与度、幸福感和满意度。”社区居民阮明星说。

在社区居住了二十多年的郭云山也深有感触:“社区变化很大,环境卫生和文明形象越来越好,住得很舒心。”

纪念馆社区以“居民点单,楼栋长、网格长收单,社区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模式,常态化开展各类惠民活动。今年以来,已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义诊、法律维权宣传、城市环境美化等活动20多场,150多名志愿者踊跃参与。



纪念馆社区举办重阳节活动。(图片由纪念馆社区提供)

展望未来,纪念馆社区党委书记张仙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整合资源,将多股劲拧成一股绳,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底蕴,不断探索共筑共建、资源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深入推进文化社区建设,让活动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具特色,让居民共享幸福生活!”

来源:遵义日报

作者:谭波 张雨辰 徐华蔚

作者单位: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

责任编辑:李俊 欧阳博婧 肖静君

相关文章

AMG大咖来了丨田丽:从安阳融媒看家乡变化 在母校一中谈文化“出圈”

甲骨文:田、丽(麗)大咖来了今日嘉宾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田丽副教授:安阳非常重视文化毕业于安阳市第一中学的田丽再次回到母校她这样说每一次回到安阳田丽感受到了安阳对于文化的重视在安阳融媒刚成立时田丽应邀进行了主旨演讲对于安阳融媒田丽说:感谢安阳融媒让我们不管在哪儿都

遵义市红花岗区纪念馆社区:在传播红色文化中夯实文明根基

近年来,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红色宣讲,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在传播红色文化中夯实文明根基,探索出一条有温度、见实效的基层治理之路。杨柳街上的深情讲述:八旬老人的红色传承苟德超为市民和游客讲述红色故事。(谭波 摄)“今天,我们讲红军在遵义会议召开期间

西安邮电大学“青禾助邻”社会实践队用专业点燃科学热情

陕西网讯(记者 袁晨)近日,西安邮电大学“青禾助邻”社会实践队走进多个村(社区),围绕“科学实验课”“科技作品展”“少儿编程课”三大主题,为社区里的孩子们打造了系列沉浸式科技体验活动。西邮学子们用专业所长点燃孩子们的科学热情,让社区变成了生动的科学课堂。在动手操作中解锁科学原理“大家看,这杯水明明是

九十四个家史故事缀连一甲子(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来源:人民日报西藏拉萨,八一街道曲折的巷弄里,藏着一家别具特色的“家史馆”——八一社区家史馆。这是西藏第一个以社区居民家庭史为主题的展馆,整洁明亮的小楼里陈列着94个家史故事、120件展品,凝聚着几代人关于西藏、关于家乡的记忆。“参观家史馆的人不少,既有本社区的居民来了解身边的历史,也有外来参观者希

蒙古中小学生来红嫂家乡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在临沂客户端讯 游览600年古村、观看沉浸式情景小院剧、聆听红嫂故事、学唱经典歌曲……7月14日,来自蒙古乌兰巴托市的8名中小学生,在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开展了中华文化体验感受活动。在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中小学生认真听取了红嫂故事讲解;在百年常山古村小院,学生们饶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