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0年,一个传统学科的“逆袭”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2:30:00    

“我虽然已退休多年,但蒙学校领导和中心同仁不弃,还能和大家一块儿从事科研工作,这让我很高兴。我希望能在中心同仁的大力支持下,如期完成我所参加的《老子》注释项目,也希望中心今后不断发展,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

近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迎来成立20周年纪念日。90岁高龄的复旦文科杰出教授、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对中心发展寄语。20年薪火相传,中心让传统学科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冷门绝学”迎来“春天”

古文字学,是一门识读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同时借助古文字材料研究语言、文献、历史的学科,因门槛高、培养周期长、出成果难,被视为“冷门绝学”。

裘锡圭教授

被誉为“当代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第一人”的裘锡圭先生,是中心的创建者、学术核心、精神领袖,他在甲骨学、金文、战国文字、简牍、帛书等多个古文字学领域均有深入研究。他对不少长期困扰甲骨学者的“疑字”“难字”进行了解说,并将文字研究与历史、考古、语言学等多领域知识结合起来,通过跨学科研究方法,推动甲骨学研究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古代社会的理解。

“如果没有文字,人们对古代的了解将如长夜一般。”中心主任刘钊教授说,“裘先生的学风对后辈的影响很深。”

因长年伏案工作,裘锡圭饱受眼疾困扰,90岁高龄的他,尽管精力大不如前,但依旧每天工作2至3小时。他实事求是、对己严格、对人公平的治学态度及“字斟句酌”的严谨学风对后辈们产生了深远影响。成立20年间,中心已出版学术著作百余种,获得近30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以及60多项其他重要奖项。

浓厚的学术氛围,也吸引了来自日本、俄罗斯等不同国家的古文字学研究者,这些国际学者的加入,为中心的学术研究注入了多元视角。十年前,俄罗斯籍学者阿列霞(Olesia Volkova)来到中心读博,并于2019 毕业。2023年,阿列霞正式入职中心。她的研究目标是将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材料,即商代晚期的甲骨刻辞和青铜器铭文,置于古代世界其他早期文明文字的大背景下进行比较,旨在探究文字起源与国家起源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字的产生发展过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生活在过去与现在之间,中心的老师致力于守护早期中国与今日中国之间的‘纽带’,这正是他们的使命所在。”

“科技进步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影响我们”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全员合影

多年来,刘钊一直关注并呼吁新技术在古文字整理研究中的应用,如高清照相技术、3D打印技术、DNA检测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他认为,文科发展亦得益于数字人文的高速发展,“科技进步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影响我们”。

中心成员蒋玉斌研究员目前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机协同的甲骨分类缀合研究”。现存甲骨片总数约16万片,其中大量为残片、碎片。将这些碎片准确拼合到原始牛骨和龟甲上,是甲骨学研究领域的一大挑战,而AI技术已成为攻克这一难题的关键“利器”。目前,甲骨缀合成果已超7000组。其中,蒋玉斌缀合500多组,中心博士生杨熠缀合400多组,两人缀合总量接近学术界缀合总数的七分之一。

绝学不绝,代有新人。20年间,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逐渐建立起特色化创新性培养体系,不断为“冷门绝学”注入年轻力量。目前,中心已培养200多位研究生,其中60余位为在读学生。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中心还致力于面向青少年群体推广普及古文字。中心团队合作撰写的科普性读物《出土文献里的中国》使“冷门”学科变得通俗易懂。“希望在唤醒兴趣的基础上,向孩子们传授中华文化精华。”刘钊说。

资料丨复旦大学

编辑丨吴百欣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中国为全球企业创造更多机遇

来源:经济日报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吸引了众多跨国企业纷至沓来。今年参会的跨国企业范围更广、首次参会跨国企业数量更多、行业门类覆盖更全。这反映出跨国企业对中国经济动向的密切关注,也彰显出中国市场所蕴含的巨大机遇。随着我国利好政策不断出台、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

参展企业将超1700家!这场展会下月在南昌启幕

2025(第42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将于5月22日至25日在南昌举办。2025中国体博会将以“探索‘新’与‘质’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作为核心主题,探讨体育用品制造业如何保持创新活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目前展会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三大展区聚焦体育产业热点据了解,2025中国体博会的招展工

海外“顶流”来华直播,千万外国网友戒掉“中国偏见”

这几天,要说国际互联网的热词,“Real China”(真实的中国)绝对榜上有名。原来,拥有3700万粉丝的美国“顶流”网红博主“甲亢哥”(IShowSpeed)来到中国全程直播,让外国网友直呼大开眼界。上海欣赏霓虹夜景、长城与大妈超绝合唱,少林寺学功夫,成都体验神奇中医,重庆惊叹赛博之都……在多个

20年,一个传统学科的“逆袭”之路

“我虽然已退休多年,但蒙学校领导和中心同仁不弃,还能和大家一块儿从事科研工作,这让我很高兴。我希望能在中心同仁的大力支持下,如期完成我所参加的《老子》注释项目,也希望中心今后不断发展,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近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迎来成立20周年纪念日。90岁高龄的复旦文科杰出教授、著

边境小城成为中外民众增进友谊的热土

点上一份豆浆油条,在零下12摄氏度的黑河来一场“早市奇遇”;在霍尔果斯的新、老国门打卡,到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采购中国商品;去广西东兴体验汉服旅拍,再到中越人民友谊公园感受两国“同志加兄弟”的情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开始频繁探访一些极具特色的中国边境小城。特色边境游,为外国游客带来美食、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