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破3小时大关 机器人“永不喘气”稳定发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6:46:00    

  希腊牧羊人、1896年夺得奥运史上首个马拉松冠军的斯皮里宗·路易斯不会料想到,129年后在中国,机器人也能站上马拉松赛道。
  以人形本体为介,以人工智能为脑,与人类同步出发、共跑半马赛道,同享一片欢腾……
  4月19日,北京亦庄。一声划时代的发令枪响过后,全球人机协作新历史,从这里起笔。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队”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摘得冠军,“松延动力小顽童队”和“行者二号队”分获亚军、季军。
  
前所未有的奔跑
  早上7时,北京南海子公园出发点,氤氲未散,人潮涌动。
  赛道一侧,人类跑者把兴奋、新奇挂在脸上;另一侧,20支人形机器人参赛队在做着最后的赛前准备。
  屏息凝神,静候发令……“砰!”7时30分,全球首次“人机共跑”的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身高1.8米、体重55公斤的“天工Ultra”率先出发,在大功率一体化关节、腿足刚柔耦合设计“加持”下,稳定保持以7到8公里的时速前行,引得人群阵阵惊呼。
  “天工Ultra”擅长奔跑,但也需换电。对此,身高1.2米的人形机器人“旋风小子”自有策略,它步频快、重心稳,希望用长续航和“大个子”拼一拼。
  马拉松是对耐力与意志的极限挑战,象征着人类对超越自我的不懈追求。这些参赛机器人性能、尺寸、颜值各有不同,未来应用场景也五花八门,为何都要到半马上练练?
  人形机器人作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载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已从最初的概念验证阶段逐渐进入实际应用场景阶段。能否“以赛促研”,让发展迎来新的“破晓时刻”?这个2024年底源自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想,很快得到各方响应。
  为了应对这场长21.0975公里的“极限大考”,各机器人参赛队下了“硬功夫”。他们提前开启大量长距离测试,模拟不同地形、环境条件,优化机器人步态和能量管理,强化感知和决策算法,让机器人的运动更稳定、更流畅。
  一些机器人在路测中零件脱落、关节开裂、不慎摔倒,这些“跑”出来的问题和数据,都被研发团队一一记录,针对性完善;想要办好这场尚无经验可循的大赛,主办方也要“摸着石头过河”,工作会、协调会开到了深夜,路线设计、规则制定、联动保障……逐项论证、测试。
  成绩优劣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尺。2小时40分42秒——“天工Ultra”斩获冠军,6家机器人参赛队成功完赛。
  由于“人机共跑”形式为国际首创,尚无专项办赛和竞赛经验可循,主办方借鉴赛车比赛形式创新设计赛制规则。起跑时,参赛机器人按Z型布阵排成两列,同一列机器人前后垂直间距为3米。机器人依次发枪起跑,每个机器人出发间隔1分钟,原则上不超过2分钟。此外,考虑到当前产业发展阶段和参赛机器人实际情况,每支赛队最多可安排3名保障人员进入赛道。赛道内设置若干补给站,允许赛队在补给站更换电池或机器人,换电时间计入总成绩,更换机器人会被罚时。
  摔倒、扶起,换电、再出发……科技照进现实之感,冲击着每个人的感官和认知。
  向新向实的求索
  人类从直立行走到学会奔跑,用了多少年?机器人从轮式行进到双足触地奔走,用了多久?生成式大模型给出的时间量级分别是:数百万年、几十年。
  但现在,创新不以年计,而是以天计。
  看看“旋风小子”的发展时间线——它的上一代产品于2024年5月会走,6月能跑,7月完成双腿跳和单腿跳,9月通过强化学习拥有避障能力,10月开启跳舞技能,年末升级,本体性能更强。今年3月实现后空翻……跑完半马后,它将变得更好。
  新技术的到来,需要等待,也要努力催化。
  “技术一旦形成突破,尤其具备通用能力后,释放出的价值、意义将是巨大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于海斌说。
  此次“人机共跑”的核心目的,正是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向新、产业向实发展。
  验证。在长距离、复杂地形中持续稳定运动,对不同构型人形机器人的续航、运动控制、环境适应等综合能力提出极高要求,这将促进研发团队突破现有技术瓶颈,加速产品设计改进,推进供应链成熟,降低量产成本。
  推广。经过马拉松赛事的锤炼,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整机稳定性进一步提升,推动人形机器人加快进入特种危险作业、智能制造、商业服务甚至家庭场景,协助人类完成安防巡检、带电操作、高强度作业等任务,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得力助手。
  面向未来的叩问
  比赛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
  比赛过程中,记者看到这样一幕:当人形机器人经过,“外卖小哥”停下了奔忙的脚步;家长抱着孩子在场边观赛,为人类、为机器人跑者大喊加油;年轻人点开了手机直播,不愿错过任何一个奔跑镜头……
  科技发展,需要被看到、被接纳、被理解。
  “以赛为媒,激发公众对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兴趣,也是推动政产学研相结合的一种尝试。”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说。
  能长跑的机器人,该跑向何方?
  人类对未来的期待,就是科技应去的方向。触发科技与社会的“良性碰撞”,利于更好地把握“人机边界”,推动从“人机共生”向“人机共荣”发展。
  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更深远层面种下。参赛机器人“小巨人”由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的7名教师带着4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研发,他们的专业涉及机电、算法、机械制造、服装设计等领域。
  “小巨人”体形虽小,但目标远大。“今年的它75厘米高,完赛还需要接力,争取明年长到1.2米,跑完12公里;后年长到1.4米,力争完成半马;未来,每一年都要上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地跑。”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黄敦华说。
  深入的产业协作,在更大维度酝酿。“天工2.0”搭载的“慧思开物”具身智能平台,实现从任务理解到执行的全流程智能化,既开源,也开放。
  涌现、进阶、共舞……出发吧!以未来之名。

据新华社

相关文章

破3小时大关 机器人“永不喘气”稳定发挥

  希腊牧羊人、1896年夺得奥运史上首个马拉松冠军的斯皮里宗·路易斯不会料想到,129年后在中国,机器人也能站上马拉松赛道。  以人形本体为介,以人工智能为脑,与人类同步出发、共跑半马赛道,同享一片欢腾……  4月19日,北京亦庄。一声划时代的发令枪响过后,全球人机协作新历史,从这里起笔。来自北京

和讯投顾黄儒琛:周末机器人马拉松消息较强,可关注这些产业链

4月21日,和讯投顾黄儒琛表示,周末流传出一份即将ST的名单,建议投资者以保守态度对待,若持有名单内股票应优先撤出。华为5G出海题材因周五缩量及德国新政府协议删除相关条款而发酵,量化资金介入多个首板,但主观看该题材可能仅一日游,周末消息面发酵一般,除非9:25竞价阶段有三家一字板涨停或一家超额封单超

模拟芯片行业“深蹲起跳” 基金守得云开见月明

近期,A股模拟芯片概念股走出了独立反弹行情,成为表现亮眼的细分赛道之一。比如,信号链佼佼者思瑞浦涨幅翻倍,国内模拟芯片设计龙头圣邦股份、隔离芯片提供者纳芯微等涨幅也超过了50%。由于产品种类多,下游应用广泛,模拟芯片行业曾被不少基金经理认为是长坡厚雪的优质赛道。作为国内少有的自给率较低的行业,模拟芯

致敬青春!2025重庆沙坪坝全球校友半程马拉松开跑

一场校友的狂欢,一次青春的奔跑,被誉为重庆教育大区的沙坪坝,优质教育资源具象化了!4月20日7时30分,随着发令枪响,2025重庆沙坪坝全球校友半程马拉松激情开跑。来自国内外的5000名校友和运动爱好者,不辞千里,奔赴重庆,只为致敬热辣滚烫的青春。重庆大学杰出校友、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刘鹏笑容满面地与

达因·2025荣成马拉松丨民俗演艺齐上阵 助力荣马燃情开跑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0日讯 4月20日,达因·2025荣成马拉松在荣成市体育中心鸣枪开跑。马拉松不仅是一场速度与激情的较量,更是一次艺术与活力的完美交融。在最美赛道樱花湖体育公园,威海海洋职业学院舞蹈队乐队《冲向巅峰》、《荣马快闪》等展演表演让每位选手都深切感受到荣成的热情与活力。闪电新闻记者 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