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万物生长,位于胶东半岛腹地的山东青岛莱西市迎来了一场农业领域的“甜蜜盛宴”——大棚藤稔葡萄抢鲜上市。一串串紫红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晶莹剔透如宝石,果香四溢,甜润多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味蕾,更掀起了一股“莱西葡萄热”。
作为全国知名的设施农业示范区,莱西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创新高效的种植技术以及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将藤稔葡萄打造成了区域特色产业的“金字招牌”。这一季的丰收,不仅是一场“舌尖上的狂欢”,更是乡村振兴与消费升级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
科技赋能,莱西葡萄抢占市场先机
走进莱西市院上镇等葡萄种植核心区,成片的现代化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传统露天葡萄不同,这里的藤稔葡萄依托智能温控系统、水肥一体化设备和精准补光技术,按下了生长周期的“快进键”。通过调节棚内温度、湿度和光照,果农们成功将葡萄成熟期提前了20—30天,在仲春时节便抢先上市,成为消费者口中的“第一口鲜”。
“我们的葡萄从萌芽到挂果全程住‘空调房’,光照、水分、养分都是按需供给,果子长得快、品质还更稳定。”院上镇种植户张大姐一边熟练地修剪枝叶,一边介绍道。这种“科技+农业”的深度融合,不仅让莱西葡萄在时间赛跑中拔得头筹,更通过标准化生产确保了每一串葡萄的精品化。目前,莱西大棚葡萄亩产可达3000斤以上,单果重量普遍超过15克,直径堪比乒乓球,果肉紧实、甜度高达20度以上,堪称葡萄界的“巨无霸”。
莱西葡萄的“出圈”,不仅在于其“早”与“大”,更在于其“绿色基因”的深度植入。当地政府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替代农药”的生态种植模式。走进葡萄园,随处可见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等绿色防控设施,蜜蜂授粉、蚯蚓松土等自然农法更是标配。果农们坚持“零激素、零膨大剂”,让葡萄在自然状态下充分积累糖分与风味物质,真正做到“从枝头到舌尖”的全程可追溯。
“我们的葡萄不用洗就能吃。”院上镇一家合作社负责人王先生自信地展示着检测报告。经专业机构检测,莱西藤稔葡萄的农残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且富含花青素、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成为追求健康生活的消费者眼中的“放心果”。这种对品质的不懈追求,让莱西葡萄成功打入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高端商超和生鲜电商平台,每斤售价达30元以上仍供不应求。
品牌崛起,带动农业转型升级
莱西葡萄的“爆红”,是当地政府“品牌强农”战略的缩影。近年来,莱西市以“莱西有礼”品牌建设为契机,通过统一品种选育、技术规范、包装标识、品牌营销的“四统一”模式,将分散的农户纳入标准化生产体系。
与此同时,莱西积极延伸葡萄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种植端,引入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实现智慧化管理;在加工端,开发葡萄汁、果酱、果干等深加工产品;在销售端,通过直播带货、社区团购、冷链直供等方式拓宽渠道;在消费端,打造集采摘体验、研学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葡萄小镇”,吸引游客近万人次。产业链的升级,让农户收入显著提升。据测算,大棚葡萄种植户年均收入超过15万元,带动周边2000余人就业,真正实现了“一颗葡萄富一方人”。
随着莱西葡萄的声名鹊起,全国各地的采购商纷至沓来。在院上镇农产品交易市场,凌晨4点便已车水马龙,一筐筐带着露珠的葡萄经过分拣、预冷、包装,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每天发货量超过50吨,还是跟不上订单需求。”市场负责人李经理感叹道。电商平台上,“莱西藤稔葡萄”关键词搜索量环比增长300%,头部主播直播间更是创下3分钟售罄万单的纪录。
消费者的热情反馈印证了莱西葡萄的魅力。北京白领刘女士在社交平台晒出葡萄照片并配文:“比硬币还大的葡萄,咬下去汁水直接爆开,甜到心里。”广州美食博主发布测评视频:“皮薄无籽,果肉细腻,颠覆了我对国产葡萄的认知。”这些自发传播,让莱西葡萄从地域特产“出圈”火到全国。
莱西大棚葡萄的“抢鲜”故事,是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样本。通过科技赋能、生态优先、品牌驱动、三产融合,莱西不仅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更探索出一条以特色产业激活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当前,莱西正计划建设万亩葡萄产业园,联合高校研发抗病性强、风味更佳的新品种,并探索出口欧盟、东南亚等国际市场,让“中国好葡萄”香飘世界。
这场始于春天的“甜蜜风暴”,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味觉享受,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当一颗颗晶莹饱满的藤稔葡萄从莱西的温室走向全国餐桌,它承载的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一个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跨越的雄心与智慧。
(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