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政府食堂被游客挤爆了!“米饭蒸了1200斤,吃掉超1500斤猪肉,饭碗都不够用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3 13:00:00    
今年“五一”假期,多地推出暖心举措,打开党政机关大门,为游客提供免费停车服务、免费饮用水,甚至开放政府食堂等暖心周到的服务。

5月2日,重庆市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游客爆满的消息登上了短视频平台热搜。

图片图片来源“荣昌微发布”

据微信公众号“荣昌微发布”消息,5月1日上午11点半,区政府机关食堂内人声鼎沸,等待取餐、结账的游客排起了长龙,菜品区摆放着荣昌卤鹅、猪油泡粑、羊肉汤、黄凉粉、回锅肉等特色小碗菜,不少菜品刚端上取餐架就被“一扫而空”。

图片

据大河报报道,5月2日上午,重庆市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经理吴娜介绍,平时每天的就餐人数大约在800余人,但5月1日的游客数量接近7000人,餐厅内位置不够,有游客直接坐在门外路边就餐。

该食堂生意异常火爆。因为游客实在太多,年轻的机关食堂管理人员王婷婷也一起上阵,为游客打饭打菜,“人太多了”。
图片图片来源:极目新闻

食堂大厅坐满了前来吃饭的游客。一位广州来的大哥说:“很香!”食堂还特别供应了猪儿粑,“我们以前都没有”,食堂工作人员说。

连免费加饭的餐盘都没了,工作人员说,每次饭一端上来就秒空,饭碗都不够用了。前来吃饭的一位大姐高兴地说,自己抢到了最后两碗。
食堂王经理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提到,5月1日用了1200斤(600千克)大米,蒸了280盆米饭,全部吃完了。中午食材比较充足,但晚上菜就不够了,紧急调集了近500斤(200多千克)荣昌猪肉,才保证了对游客的餐饮供应。据介绍,游客全天食用猪肉超过1500斤(近800千克)。
另据极目新闻、上游新闻等媒体报道,该食堂小碗菜3元至10元一份,套餐两荤一素18元一份。5月1日10点钟就已有游客到食堂打卡就餐,餐厅领导也全部去后厨帮忙。接下来,食堂还将根据游客反馈,对口味进行调整,同时不断优化菜品和服务。
此前,4月30日中午,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区长万容到区机关食堂调研食堂面向游客开放试运行情况。高洪波强调,要严把卫生关,丰富菜品种类,做好秩序和服务保障,让游客享受到优质、实惠的餐饮服务。
图片


除了重庆荣昌,湖北赤壁、浙江衢州等多地政府也宣布将开放机关食堂接待游客,提供平价餐饮服务。
为什么这些地方都不约而同地打开政府机关食堂大门?答案藏在游客惊喜的眼神中,藏在城市浓郁的烟火气里。
曾几何时,政府机关大院、大楼对于普通人而言是遥远而神秘的所在,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感,别说游客,当地居民恐怕都是“走过路过没进去过”。当政府食堂打开大门,欢迎游客来尝鲜,摆出的是“掏出家底”的姿态,拿出的是热气腾腾的行动,神秘感消弭,亲切感顿生,距离感没了,认同感倍增,让游客打从心里觉得“来了就是自家人”。
政府机关食堂里飘出的饭菜香,也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待客之道。政府机关的“画风”,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公共服务水平,更是文旅发展的重要引擎。机关食堂为了游客们,扑下身子,挽起袖子,精心准备特色餐饮服务,让游客不但吃得爽,更觉得被宠到了,不知不觉就提升了城市美誉度。游客们大快朵颐时拍下的照片,在社交平台收获的点赞,比任何宣传广告都更有说服力。口口相传中树立起的好口碑,将化作源源不断的客流,助力城市在激烈的文旅竞争中脱颖而出。
编辑 | 薛加怡
责编 | 赵宁宁

主编 | 杨公元

监审 | 宋锦峰

来源 | 农视网综合大河报、极目新闻、微信公众号“荣昌微发布”、央视网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仙游一男子等红灯时竟睡!着!了!交警一查问题大了...

这两句“五言绝句”蜀黍几乎天天都在强调可总有人心存侥幸竟然还在等红绿灯时睡!着!了!真是离了个大谱2025年4月23日4时36分许,仙游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鲤南中队值班民警接到报警称,鲤城街道东城一号往兰溪新天地方向的红绿灯,红了又绿、绿了又红,可一辆小车却像被“封印”了似的,停在路中间一动不动....

政府食堂被游客挤爆了!“米饭蒸了1200斤,吃掉超1500斤猪肉,饭碗都不够用了”

今年“五一”假期,多地推出暖心举措,打开党政机关大门,为游客提供免费停车服务、免费饮用水,甚至开放政府食堂等暖心周到的服务。5月2日,重庆市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游客爆满的消息登上了短视频平台热搜。图片来源“荣昌微发布” 据微信公众号“荣昌微发布”消息,5月1日上午11点半,区政府机关食堂内人声鼎沸,等

《大美江湖 天下岳阳》:岳阳全力激活水元素 打造文旅新业态

继续关注系列报道《大美江湖 天下岳阳》。岳阳市因水而生,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在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即将到来之际,洞庭湖旅游度假区做好“水文章”,大力发展水上运动,全面升级涉水项目,催生和打造了一批具有“生态风、文化味、国际范”的文旅新场景和新业态,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水上体验。五月的南湖,波光粼粼

萌翻五一!7米高“花花”巨型装置空降成都锦江

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五一假期,成都又添网红打卡地!一个以大熊猫“花花”为原型的巨型飘浮装置在锦江区东门码头惊艳亮相,瞬间成为游客“朋友圈”的C位主角。据了解,这座高达7米、占地约40平方米的“花花”巨型装置于4月30日正式亮相府南河音乐广场。记者了解到,装置以成都文旅局荣誉局长“花局”IP形象为基础

【乡路上,感受脉动中国】梨香四季 乡路花开

编者按:道路通,百业兴。以“四好农村路”为代表的农村公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连接万里河山,为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客流物流,带动乡村整体面貌发生巨变,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振兴路。央广网特别推出《乡路上,感受脉动中国》系列报道,沿着“四好农村路”,访村落、进田园、看产业,探寻乡土文脉,纵观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