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的话:理论之光照亮青春之路。大众日报理论周刊今起推出“青年理论家”全媒体栏目,邀请青年学者、干部、基层工作者一起学习理论、感悟理论、运用理论,不断廓清思想迷雾、澄清模糊认识,以青年人视角讲述大众关心的问题,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让大众听得懂、理得清、用得上,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把握中美联合声明背后的战略理性
□ 杜晓娜
近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中美双方一致同意各取消91%关税,暂缓24%关税。此前,美国打着所谓“对等”旗号对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同时胁迫各方与其开启所谓“对等关税”谈判。如今,美国主动请求与中国对话并降低关税,这是因其陷入了“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霸权困局,更是中方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以斗争求合作的结果。
作为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和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建立者,美国同时也是最大受益者,特朗普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掀桌子”?
一是美元霸权面临结构性垮塌。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美元霸权由此建立。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发现,美元无法同时满足提供全球流动性和稳定币值的双重职能。近年来,美国经济“空心化”态势愈发明显,美元超级储备体系难以为继,美国无力找寻金融控制力与产业竞争力相互协调的新路径。
二是美债持续攀升形成“堰塞湖”。制造业是税收大户,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导致税源流失,再加上金融财团和科技资本通过全球外包等方式避税,导致美国财政赤字扩大。2024年,美国国债高达36万亿美元,年度利息支出超过1.1万亿美元,到2025年底国债将逼近38万亿美元。美国政府认为加征关税不仅增加财政收入,还能通过缩减贸易逆差减少美元外流,稳定国债市场。
三是美国内部矛盾激化。美国内部分配严重失衡,代表全球化势力的金融财团与科技资本赚得盆满钵满,而本土产业工人、中产阶级和底层民众沦为失意者。这导致左翼与右翼民粹主义者矛盾激化,建制派和反建制派水火不容。高关税承诺被用作“政治提款机”,成功塑造了特朗普“美国工人保护者”形象,帮其争取到中西部“铁锈带”选票。重返白宫后,特朗普认为巩固“铁锈带”票仓有利于在中期选举中获胜,于是祭出了“对等关税”大招。
四是通过关税打压中国。二战以来,美国确立了全球霸权地位,维持这一地位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特朗普政府将关税作为遏制中国的“修昔底德陷阱”工具,通过加征关税削弱中国经济地位,桎梏中国影响力。美国妄图通过贸易谈判,胁迫各国限制对华经贸合作,瓦解可能针对美国的联合反制阵线,拉拢盟友重构供应链网络与贸易体系以联手遏制中国。
既然如此,美国为何又主动请求关税“休战”?这更多是其面临国内通胀失控、产业链断裂与政治信誉崩塌等多重危机的被动应对,而非对华战略遏制逻辑的根本扭转。
加征关税让制造业回流是“一厢情愿”。长期产业外迁导致美国制造业相关劳动力技能断层,产业配套缺失,产业空心化严重。虽然当下美国仍需制造业,但制造业已非美国“主赛场”。在全球产业链高度分工的当下,尽管美国试图扭转这一局面,但违背比较优势理论的政策推行面临重重困难,以“对等关税”促制造业回流只能是黄粱一梦。
美国通胀压力加大。美国加征关税扰乱了全球供应链,根据供求理论,供应链中断或受阻会导致商品供给减少,即便美元升值,部分商品价格仍可能上涨。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显示,“对等关税”实施后,在其他国家实行反制的情况下,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涨幅将扩大2.1%,美国消费者将成为最终买单者。2025年4月美国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3.2%,远超美联储2%的目标。
加征关税引发美国股债汇“三杀”。加征关税打破了投资者对全球贸易秩序的长期信任,美国三大股指连续多日大跌,美债遭遇史诗级抛售,美元指数自2022年4月以来首次跌破99点关口,形成罕见的股债汇“三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22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5年美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1.8%,较1月预测值低0.9个百分点,在发达经济体中下调幅度最大。
中期选举的无奈选择。美国加征关税筑起“小院高墙”,导致供应链混乱,给美国民众带来的生活成本飙升正在转化为选票惩罚。最新民调显示,特朗普支持率已跌至40%出头,创下近几十年在任总统最低水平。这种支持率意味着共和党可能在明年的中期选举中失去国会控制权,使特朗普沦为“跛脚鸭”总统。
面对美国关税大棒,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惧怕、不妥协,有理有据有节开展斗争,在对美博弈中不仅捍卫了自身权益,赢得了国际尊重,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争取了平等话语权。
互利共赢应为中美关系的“必选项”。中美建交40余年来,两国经贸合作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中美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贸易额约占世界五分之一,双方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互嵌。中美联合声明的发布,为全球贸易稳定和中美关系改善提供了积极信号。中美经贸磋商机制的建立,为减少美方在后续经贸谈判的多变性、反复性建立了宽约束机制。美方应与中方继续相向而行,彻底纠正单边加税的错误做法,维护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处理对美关系应坚持以斗争求合作。此次中美联合声明的达成使两国短期内经贸关系趋于缓和,但这只是中美博弈中的阶段性成果,美国不会轻易放弃对中国的遏制战略。比如,美国动辄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对中国高科技领域进行贸易禁运,尤其是对高端芯片“卡脖子”。而且鉴于特朗普本人愈加情绪化的特质,此次中美联合声明的可持续性及后续经贸谈判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中国应警惕后续毁约风险,牢牢把握战略反制权,审慎推进中美谈判与合作。
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是长期发展之道。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2025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3187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可见中国经济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稳定锚。当前国际贸易政策仍存较大变数,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才是长期发展之道,这要求我们深入实施内需和创新驱动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提高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稳定性。
积极拓展朋友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外部不确定性,中国将继续秉持“广交朋友、共谋发展”理念,坚持“握手”而非“挥拳”、“拆墙”而非“筑垒”、“联通”而非“脱钩”,不断做大贸易“朋友圈”,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的达成,既是斗争的结果,更是新博弈的起点。当今世界,开放合作仍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单边主义、霸凌行径必将反噬其自身。中国需以战略定力应对短期波动,以斗争智慧化解长期风险,正如《矛盾论》所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在维护核心利益的同时,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