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13省份2024年人口数量公布,人口都流向了哪些省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9 21:54:00    

3月18日,陕西省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末陕西全省常住人口39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

截至目前,已有山东、江苏、四川、浙江、安徽、广西、江西、福建、贵州、甘肃、海南、青海和陕西等13个省份发布了2024年人口数据。其中,浙江常住人口增加43万人,而一些中西部省份常住人口负增长。

人口流向取决于经济因素

在这13个省份中,浙江、福建、海南、安徽和陕西常住人口分别增加43万、10万、5万、2万和1万人,江苏与去年持平。山东、广西、江西、甘肃、贵州、四川和青海分别减少42.8万、14万、13万、7.15万、5万、4万和1万人。

四川省人口学会会长、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陈井安向第一财经表示,现在人口变化首要驱动因素还是经济因素,各地都在做大人口基数,但有的地方发展更快,就业机会更多,对劳动力需求更大,沿海地区虽然受到一些国外经济影响,但是经济体量和增长惯性仍大,市场经济更灵活,因此,对人口的吸纳更多。

2024年,浙江省出生人口41.0万人,出生率为6.17‰;死亡人口43.4万人,死亡率为6.53‰;自然增长率为-0.36‰,人口自然减少2.4万人,但是实际增长43万人,这说明其人口增长主要来自机械增长,即通过人口迁移大量吸纳外地人口。

虽然江苏省2024年常住人口与上一年持平,但是2024年江苏人口出生率5.0‰,人口死亡率7.5‰,人口自然增长率-2.5‰,在人口自然减少的情况下,维持常住人口不减,则说明江苏吸纳了外地人口填补了这个缺口。

人口向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这种变化趋势在第七次人口普查就表现明显,普查结果显示,省会城市、东部沿江、沿海地区人口10年来增长迅速,而一些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人口不断流失,出现人口空心化现象,人口地区分布不均衡进一步加剧。

不只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处于区域中心的省份也在吸引外地人流入,比如在西北和西南处于中心位置的陕西和四川。

2024年,陕西出生人口29.1万人,出生率为7.36‰;死亡人口31.8万人,死亡率为8.05‰;自然增长率为-0.69‰。陕西人口自然减少2.7万人,但是,实际增加1万人,说明外地净流入陕西人口达3.7万人。

3月17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2024年统计公报,公报显示,根据2024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36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万人;年末全省户籍人口9060.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9万人。

虽然四川常住人口在减少,但是其根本原因可能还在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

根据2024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测算,2024年四川省常住人口出生人口53.6万人,人口出生率6.41‰;死亡人口78.9万人,人口死亡率9.43‰。也就是说,人口自然减少25.3万人,但是,四川实际只减少4万人,说明四川吸纳了外省21万多人。

中西部省份如何留住人口?

从目前发布的省份来看,人口净流出的省份主要是中西部省份。在出生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人口增长已经主要来自机械增长而不是人口出生自然增长,在经济、就业等因素影响下,中西部省份应该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和人口流失的情况?

事实上,中西部省份一直面临着人口流出的影响,以四川为例,四川省常住人口总量走势从2000年的8329.1万人下降到2010年8041.8万人,劳务输出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大量劳动力转移到东部沿海地区。

但是,当时的情况与现在的状况已经具有明显不同的背景。在本世纪初,人口众多、自然增长率高、本地就业机会较少、农村居民收入较低等是中西部省份普遍面临的问题,但是,现在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转负,中西部省份面临人口负增长。

陈井安表示,现在中西部省份一方面面临产业转型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另外一方面又对低技能人口产生挤出效应。中西部省份需要对自身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做仔细的研究,在做产业结构调整时,要与自身劳动力结构进行匹配。

陈井安认为,中西部地区要务实进行产业布局,需要结合本地劳动力等条件。否则,劳动力在青壮年时在外省打工,本地无法获得人口红利,当这些人年老后返回本地,又要承担养老负担。

其实,最近几年,中西部省份大都采取了“强省会”的发展战略,通过做大做强省会,吸引包括资本、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的集聚,同时带动全省发展。中西部一些省会城市出台积极政策手段吸引人口集聚。

比如,2021年4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确保贵阳到2025年生产总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首位度达到27%以上、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

这些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收到了积极效果,《2023年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省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659.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56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547.59万人,增加34.98万人;省外输出1111.78万人,减少5.42万人。

相关文章

深圳北站连续两天客流量破百万

“深圳发布”消息,继4月30日迎来历史性客流高峰以来,深圳北站连续两天客流量破百万。5月1日,深圳北站枢纽总客流量125.14万人次,高铁总客流量60.28万人次,高铁发送客流量35.06万人次; 5月2日,深圳北站枢纽总客流量119.57万人次,相较去年“五一”第二天上升24.09%,高铁总客流量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5 月 3 日数据

【5 月 2 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完成 29275.4 万人次】 2025 年 5 月 3 日讯,5 月 2 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 29275.4 万人次,环比下降 12%,同比增长 3.6%。 其中,铁路客运量 1955 万人次,环比下降 15.4%,同比增长 11.1%。 公路人员流动

假期首日交通运输保持高位运行态势 各部门多管齐下撑起出行“安全伞”

央视网消息:5月2日是“五一”假期的第二天,5月1日假期首日,交通运输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全国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创历史新高。5月2日,短途出行客流明显增加。铁路客流1日迎来高峰。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311.9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5月2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930万人次,加开旅客列车163

“五一”假期上海机场日均客流将超37万人次

中新网上海5月1日电 (记者 殷立勤)“五一”小长假(5月1日至5月5日)期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预计执行航班1.2万架次(其中,浦东国际机场0.8万架次、虹桥国际机场0.4万架次);客流量188.3万人次(其中,浦东国际机场119.1万人次、虹桥国际机场69.2万人次),日均客流量37

同比增近11% “五一”假期上海机场日均客流将超37万人次

人民财讯5月1日电,据中国民航报,来自上海机场集团的信息显示,今年“五一”假期(5月1日至5月5日),上海浦东、虹桥两场预计执行航班1.2万架次(其中,浦东机场0.8万架次、虹桥机场0.4万架次),同比增长6.3%;客流量188.3万人次(其中,浦东机场119.1万人次、虹桥机场69.2万人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