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伊金霍洛镇:丰富“菜篮子” ,充实“钱袋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09:38:00    

在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龙活音扎巴村的龙虎渠自然见学基地蔬菜大棚里,翠绿的黄瓜藤蔓攀爬在支架上,鲜嫩的黄瓜挂满枝头,红彤彤的西红柿圆润饱满,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工人们分工协作,采摘、分拣、装箱,让蔬菜保持最新鲜的状态送到消费者的餐桌。

龙活音扎巴村龙虎渠大棚负责人:

“蔬菜成熟后,我们采用‘现摘现发’模式,直接送往合作酒店,减少中间环节,让每一颗蔬菜都保持最新鲜的状态,让消费者吃的每一口都是高品质的食材。”


科技赋能,提高大棚蔬菜产量。该蔬菜大棚采用全透明高透光性塑料膜搭建,棚内配套安装自动通风设备与滴灌系统等现代化农业设施,可实现棚内水分和空气的科学管理,避免过度灌溉和空气不流通等问题影响蔬菜产量。“大棚占地600余平方米,棚内种植着叶菜类、果菜类、根茎类等10余种蔬菜,通过专人为蔬菜及时输送水肥,增施有机肥等方式,确保产出的蔬菜绿色、生态、健康。”大棚负责人介绍。


在种植生产的同时,龙虎渠自然见学基地精心设计专业研学课程,并有专人为前来研学的学生讲解蔬菜品种及特点。同时,学生可采摘品尝黄瓜、柿子等可直接食用的蔬菜,也可选择自己心仪的蔬菜并种植,亲身体验种植过程,感受科技与劳动结合的种植魅力。研学也为基地大棚带来可观的收益,2024年龙虎渠自然见学基地共开展研学9次,共计1300余人次参与研学,带来收益5.7万元。

龙活音扎巴村相关负责人

“蔬菜大棚与村党支部签订5年承包合同,可为村集体带来约46万元的收入,这些收入可以用于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发展公共事业,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今年还将为入股村民分红,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增收。”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党建+产业”双轮驱动模式,龙活音扎巴村整合闲置土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企业承包,村民自愿入股的形式,与企业合作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建立龙虎渠自然见学基地,既有效盘活闲置资源,更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产业发展是促进群众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伊金霍洛镇积极探索农牧业优质项目,进一步加强项目与村集体的利益联结,使地不荒、人不闲,托稳百姓的“菜篮子”,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来源:伊金霍洛镇

相关文章

当萌娃遇见“蓝天精灵” 社区解锁暑期自然课堂

小朋友在暑期特色课堂上认真了解鸟类知识  这个周末,一节关于“蓝天精灵”的暑期特色课堂在雁塔区曲江街道华侨城108坊社区开讲。社区邀请鸟类专家,带领小朋友推开鸟类世界的大门,开启了一段自然探索之旅。  活动现场,鸟类专家借助高清图片和视频,将西安常见鸟类的“小秘密”娓娓道来。毛茸茸的麻雀如何在屋檐下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必吃餐厅推荐|探味“宁夏家常风味”:美食与环境的交融盛景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必吃餐厅推荐|探味“宁夏家常风味”:美食与环境的交融盛景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里,我们总盼着能寻一处世外桃源,安放疲惫身心。乌审旗星河湾农家乐,恰似这样一方天地,以生态之美、住宿之暖、就餐之馨、菜品之鲜,编织出令人沉醉的田园梦。生态环境:自然绘就的诗意长卷初遇星河湾,便被其生态环境

强堡垒、兴产业、优治理|贵州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乌江河畔,小小红薯成为思南县周寨村的富民“金疙瘩”,“接二连三”全链发展带动全县2万余户群众增收;雷公山下,党组织引领下的“原住民+新村民+智囊团”的基层治理创新,让黔东南州雷山县乌东村“在大山里寻找到了另外一种可能”;…………广袤农村是乡村振兴“主战场”,党建引领,强堡垒、兴产业、优治理,绘就黔贵

南京高淳古柏街道:一张“爱心榜”,温暖一座村

扬子晚报网7月1日讯(记者 郭一鹏 通讯员 魏宏伟) 韩全林100元,施春梅100元,刘阳庆200元,袁定俊200元,陶进良200元,刘振禄300元……近日,南京市高淳区古柏街道三保村刘陶袁自然村养老服务睦邻点的院墙上,一张鲜红的“献爱心捐款榜”格外醒目。这张大红纸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近百名村民为突发

伴村成长⑥ | 玩转生态魔术,西湾村换来青山水长流

编者按:群山沃野间,一场多年的双向奔赴正结出硕果。褪去机关气、裹满泥土香的驻村工作队,以“伴村人”之姿扎根沃土:破产业困局、塑文明乡风、引发展活水、注科技动能,更在相伴同行中唤醒乡村自主生长的内生力量。当村民的盼头化为干事劲头,当干部的责任融入乡土情怀,这些村庄在产业、文化、生态、组织、人才的全面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