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珠海“造船”引社会资本下海,千亿“海上新基建”项目亮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09 10:30:00    

南方财经记者冯玉怡 珠海报道

海洋经济正被推向史无前例的高度,成为下一个战略风口。

今年7月,中央财经委会议指出,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8月8日,珠海市召开全市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暨“海上新基建”部署推进会。会上正式发布一批“海上新基建”项目,共108个项目,总投资1100.1亿元,其中已签约项目65个,总投资292.1亿元,意向项目33个,总投资808.0亿元。

一个非省会、非一线城市抛出千亿级“海上新基建”项目包,放在全国也极为少见。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长、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向南方财经记者分析,珠海此举发出强有力的市场信号,强化“向海发展”导向,旨在吸引社会及全球资本,弥补此前海洋经济的弱势。事实上,凭借高栏港的海工装备基地和“海基二号”等大型项目,珠海已经具备生产大国重器的能力。珠海作为先行者,可以通过此举先声夺人,先行一步抢占省级和国家资源先机,争当海洋基建示范,利用此次契机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我认为珠海做这件事情绝非孤立。珠海是大湾区海域面积最大的城市,也是大湾区三大极点中的‘澳珠极点’,珠海能联动香港资本、深圳技术和广州行政资源,推动陆海一体产业落地。”胡振宇表示。

推动“生海”变“熟海”

珠海是海洋大市,2024年海洋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但距离海洋强市仍有距离。

2024年3月,广东省委常委会到珠海调研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珠海工作,提出珠海要“加快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珠海围绕新定位,抓住下一个万亿海洋“风口产业”,在顶层设计上试图打通海洋一二三产业,走出自己的新海上发展之路。

事实上,“海上新基建”并非新概念,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基建将进入不同的新阶段。

胡振宇认为,当前新一轮海上新基建具有四个特点,首先是公共服务先行,针对海上公共基础设施长期缺失的问题,重点推进通讯、能源、淡水及救援等核心基建。其次是产业资本牵引,以“海上七通一平”为企业投资创造条件,推动能源开发、矿产开采等B端产业,同时为海上旅游、消费级市场等C端领域奠定基础。再次是陆海多元融合,通过整合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等场景,打通陆海资源联动通道,引导社会资本向海洋新兴产业倾斜。最后是智慧平台赋能,例如构建“海洋城市大脑”,整合海事、生态、港口等数据,弥补现有城市大脑的海上短板,将基建和大脑形成互动,才能让基建“活”起来。

海洋经济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科技、高渗透的“五高”经济,这是阻碍社会资本“入海”的一道无形高墙。

“海上新基建”是拆除这道墙的“突破口”。

珠海提出“海上新基建”,并打造“四通一联”海洋基础设施体系。所谓“四通一联”海上产业园是参照土地开发“三通一平”的逻辑,提出的一种新型海上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四通一联”指的是海上产业园将建设完善海天通信、海上通飞、海面通网、海底通感和陆海联动等基础设施,为海洋卫星、遥感技术、物联网、低空经济、海洋新材料、海洋能转化等海洋领域新技术、新成果提供充分的应用展示平台。

“海上新基建”不仅能降低企业涉海发展成本压力和经营风险,还将提升海洋资源开发效率与生产能力,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胡振宇分析,“要想富先修路”,海上基础设施投入就在为引进社会资本打基础,陆地开发要将生地变熟地,搭建海上新基建后,就相当于把“生海”变“熟海”,消除企业投资的沉没成本门槛,自然就更容易引导陆上企业下海。

构建“五个三”工作体系

“海上新基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更不是孤立存在。

会上,珠海市委书记陈勇强调,以建设“海上新基建”为牵引,加快构建“五个三”工作体系,奋力走出一条具有珠海特色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所谓“五个三”,即以信息、融合、创新“三类设施”为重点,形成海洋资源开发的新支撑;以园区、港区、城区“三区互促”为路径,构建城市陆海统筹的新格局;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为抓手,锻造海洋科技创新的新优势;以海洋牧场、海洋制造、海洋服务“三产联动”为引擎,激活现代海洋产业的新动能;以海洋、海岛、海滨“三域共治”为核心,打造海洋生态治理的新典范。

南方财经记者观察珠海此次发布的“海上新基建”项目,其覆盖范围的纵深性,正体现珠海用基建串联起从海底到海面的全空间开发、全产业链条推进,打造一个“超级海洋场景综合体”的发展逻辑。

这批项目聚焦产业海洋、科技海洋、民生海洋、生态海洋、平安海洋五大领域,集中在13个领域重点发力,涉及海洋牧场、科研测试平台、海工装备、海洋能、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低空+海洋”立体网络、海洋通讯网络、绿色海底数据中心、智慧港航、海洋生态旅游、多源融合防灾减灾网络等领域。

“海上新基建的落地,还需要下一步的精细化操作,在构想之下不断通过规划、实践、拓展,把它做深做实做远。”胡振宇认为,海洋是一个开放空间,需持续加载技术突破,通过基础设施搭设及智慧平台赋能,推动陆海生活场景互融,真正实现陆海统筹。一方面,在陆域基建投入产出边际递减背景下,海上成为新增长极。另一方面,依托现有沿海产业基础,将陆域沉淀资本转向海上能源、生物资源开发等新领域,有望激活投入产出新循环。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现场抛出无人岛出让消息

具体而言,此次出让的无人岛属地政府主导,根据市场需求“量身定做”单岛保护利用规划,市场化出让,便于有意向的企业获得海岛使用权并开发利用。以珠海万山区为例,该区拥有无居民海岛142座,大头洲岛、直湾岛等22个海岛具备较高利用价值。其中,大头洲岛面积0.65平方公里,距离澳门7.5海里,游艇20分钟可抵达,距离香港大屿山10.3海里,游艇25分钟可抵达,适宜旅游娱乐活动及相关设施建设。

胡振宇认为,珠海拥有两百多个无人岛,海岛资源丰富,近年来依据投资需求定制出让条件,例如三角岛改造废弃采石场为音乐主题岛,实现“岛尽其用”。珠海通过碎片化开发规避保护区限制,释放少量适宜开发建设的用地,从而激活全岛价值。此次珠海将零星经验转化为政策体系,按“适销对路”原则切割生态空间,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修复,这种模式可以为全国海岛资源市场化提供范本。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603444,拟每10股派66元!

大手笔分红。吉比特(603444)8月19日晚间公告,为积极回报广大投资者,综合考虑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所需资金,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6.00元(含税)。公告称,截至2025年8月19日,公司总股本为7204.11万股,扣除公司回购专户中的股份数28.48万股后,以7175.63万股

AG600“鲲龙”批产 第二架机完成生产试飞

南方日报讯 (记者/董谦君)8月17日,AG600“鲲龙”批产第二架机(1102)在广东珠海成功完成生产试飞,即将交付客户进行运营。该架机于日前在珠海金湾完成总装下线,与批产首架机相比,整机超差实现大幅降低,型号质量进一步提升。17日上午,试飞机组驾驶着AG600—1102架机于珠海金湾机场顺利完成

让更多耐心资本陪跑创新型企业

一段时间以来,深圳、浙江等地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耐心资本、培育长期投资市场生态、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理念和举措,正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是科技产业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资本是现代经济中一类重要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资本的主要形态也随之变化

持之以恒推动生态保护修复

生态保护修复是人类对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采取的一系列干预措施,旨在恢复其生态功能、提升生物多样性、重建生态平衡,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过程是对自然的修复,也是对人类发展方式的深刻反思与调整。从本质上说,生态保护修复是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这一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性治理,强调各生态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

@内蒙古职工,别错过!最高补助金额50万元!

@内蒙古职工事关你切身利益的保障来啦!8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2026年度职工互助保障行动新闻发布会,邀请自治区总工会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带着满满的诚意为全区职工送上了一份 “健康守护大礼包”交费更低、范围更广、报销更易!这份保障请收好2026年度,内蒙古职工互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