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如何把希望工程办得更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11:01:00    

  爱心托举希望,希望成就未来。希望工程自1989年实施以来,始终聚焦助学育人目标,植根尊师重教传统,创新社会动员机制,架起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成长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优秀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注和支持希望工程,让广大青少年都能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向未来,如何把这项为党播种希望、呵护希望、培育希望、赓续希望的事业办得更好?

  图为2024年8月24日,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长山村“希望港湾”的孩子们和“童伴妈妈”开展“港湾陪伴 快乐童年”主题活动。 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供图

  一是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寄望和重要指示精神贯穿希望工程事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要结合红领巾小课堂、少先队日等活动,把总书记对青少年的深情厚爱讲鲜活,把总书记和希望工程的故事讲生动,引导青少年把对领袖的拥护爱戴扎根心中。树牢为党育人价值导向,坚持寓思想政治引领于困难帮扶之中,积极融入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出希望工程思政课,丰富成就展示、文化体验、致敬英模等校内外实践育人模式,让受助青少年切身感受关怀和温暖,引导他们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二是持续瞄准基础需求,帮助解决重点群体迫切问题,打造温暖务实的民心工程。要扎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困境儿童、残疾儿童和低收入家庭、易返贫致贫户青少年等关心关爱工作,在帮助解决物质困难的同时,围绕身心健康、成长陪伴、技能提升、就业创业等精准设计项目,提供更有温度、更可持续、更具针对性的服务。不断优化公益供给,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提供高质量的课程配套、场所建设、师资培训、网络教学等项目,促进缓解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群体之间的教育资源供给不平衡,帮助更多孩子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三是增强资源整合力,坚持组织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动员机制,打造运行高效的优质工程。要用好共青团、青联、学联、少先队组织网络和工作平台优势,既广泛动员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踊跃行动,又有效动员广大青少年献爱心、受教育。提升数字支撑力,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全面推进“智慧希望工程”建设,开展运行方式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提升公众参与的可及性和便捷性,促进公益资源精准配置。扩大品牌影响力,结合教育发展新形势、青少年成长新变化、经济社会新特点,把握主体多元化、技术智能化、渠道社交化、受众个性化的传播态势,加强品牌阐释,生动讲好故事,让以“大眼睛”为传统标志的希望工程品牌,绽放出更加自信、阳光的绚丽光彩。

  四是恪守最高标准,坚守公信力这一生命线,打造社会信赖的诚信工程。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希望工程这块“金字招牌”,树立道德高线,坚守法律底线,不踩纪律红线,切实维护品牌声誉和公益口碑。锤炼专业队伍,完善人才培养、选用、考核、激励、约束等机制,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独具特色、引领行业的公益队伍。规范项目运行,树立产品思维和用户导向,设计实施有竞争力的青少年育人公益项目,改进公益资源筹集配置方式,推动项目产品化转型升级,提升捐赠人和受助青少年的参与度和获得感。防范化解风险,构建组织治理、业务流程、品牌管理、风险防范等全链条控制管理体系,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使希望工程成为充满爱心、令人放心的诚信工程。

  更多内容,详见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阿东文章《持续实施好这项播种新希望的工程》

  (策划:旷思思 审核:李艳玲)

相关文章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就业工作“三全育人”路径优化探析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就业作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关系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成效,更关乎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培养国际化

总投资18.17亿美元!仙游今天签下多个大项目!

9月8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举办,我县6个项目参加莆田市分团项目签约,总投资12.4亿美元,拟利用外资总额0.64亿美元,涉及鞋服纺织、新型功能材料、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现代服务等产业,通过此次投洽会,积极推介仙游的特色优势和潜力资源,开展 “点对点”“面对面”精准招商,全面展示

西南创新力量“巅峰对决” | 理创大赛西南赛区收官

2025年8月27日,以“聚智慧 助创新”为主题的2025理创大赛西南赛区决赛在成都圆满落幕。本次大赛旨在挖掘和培育西南地区创新潜能,汇聚顶尖创新人才与优质项目,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经过前期数月的广泛征集和激烈角逐,来自西南各大省市的数十个优秀创新项目从数百个报名项目中脱颖而出,会师西南

成都高新区71个项目、个人获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

近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来自成都高新区的71个项目及个人上榜!获奖个人方面>>在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15个获奖个人中,来自成都高新区企事业单位人员——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太惠玲获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奖项目方面>>在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244个获奖项目中,成都高新区

北京师范大学开展“大学生教育国情调查”实践项目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以璇)今年暑假,1000多名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参与了“大学生教育国情调查社会实践项目”,他们回到家乡开展教育国情调查、用脚步丈量教育热土的同时,也在探寻红色基因的时代脉动、重温峥嵘岁月中的初心使命。2025年暑假大学生教育国情调查社会实践项目围绕教师职业认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