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点水成氢”!太阳能制氢关键一步被突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5:17:00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

光明日报沈阳4月9日电(记者邹晓菁、刘勇)把水变成清洁能源“氢燃料”,只需阳光照射?这个曾经的科学设想,正被科研人员一步步变为现实。日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刘岗研究员团队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氢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通过稀土钪掺杂技术,成功将二氧化钛的紫外光解水制氢效率提升15倍。这一成果为太阳能大规模制氢提供了新材料方案,相关研究成果8日发表于《美国化学会会刊》。

150年前,科幻作家凡尔纳曾预言“水将成为终极燃料”。科学家们一直努力发展能将这个预言变为现实的各种可能的技术,其中包括通过阳光直接分解水获取氢气。与传统的“太阳能发电+电解水”制氢相比,光催化分解水能直接用阳光“一键产氢”,设备简单且成本低廉。然而,自1972年发现二氧化钛的光解水特性以来,如何阻止光生电荷快速复合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就像一场在迷宫中进行的赛车,绝大多数电子还未抵达终点就已湮灭。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选用稀土元素钪作为“改造工程师”,通过其独特的原子排布能力,在二氧化钛表面构建出两条“电荷高速公路”:{101}晶面专供空穴通行,{110}晶面则负责电子运输。实验显示,掺杂5%钪的二氧化钛不仅消除了材料内部的电荷陷阱,还形成了强度达1kV/cm的定向电场,使光生电荷分离效率提升200倍,对紫外光的量子效率突破30%。

“这相当于在数百纳米大小的二氧化钛颗粒里架起了立交桥。”刘岗解释,若将新材料制成1平方米的光催化材料面板,每日太阳光照可产生约10升的氢气。但他也坦言:“这只是‘半场胜利’,目前我们只是利用了占太阳光5%的紫外光,如何用好占43%的可见光是我们的下一个攻关方向。”

“这项研究为设计高效光催化材料提供了新思路,随着效率进一步提升,太阳能光解水制氢有望成为绿色能源体系的重要拼图。”刘岗展望。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0日 08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演员陈丽君入选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候选人

据光明日报15日消息,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日前确定100位候选人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其中,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百团)演员陈丽君在列。图源陈丽君社交平台公开资料显示,陈丽君,1992年5月9日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青年演员,工小生,师承尹派,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中

央媒眼中的吉林丨努力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靖宇新发现文物117处

新华社客户端刊播《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述评近年来吉林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启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和“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出台关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新华社客户端、

“点水成氢”!太阳能制氢关键一步被突破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光明日报沈阳4月9日电(记者邹晓菁、刘勇)把水变成清洁能源“氢燃料”,只需阳光照射?这个曾经的科学设想,正被科研人员一步步变为现实。日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刘岗研究员团队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氢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通过稀土钪掺杂技术,成功将二氧化钛的紫外光解水制氢效率提升15倍。这一

王沪宁会见芬兰议长哈拉—阿霍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7日在京会见芬兰议长哈拉-阿霍。王沪宁表示,中芬建交75年来,两国关系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去年,习近平主席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斯图布总统举行会谈,就加强伙伴关系、深化互利合作达成广泛共识。中方愿同芬方一道,按照两国元首擘画的蓝图,巩固政治互信,拓展务实合作,深化人

光明日报丨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讲述人: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 范丽红每逢清明,我都会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展厅,凝视着那一件件承载着14年抗战烽火记忆的珍贵文物,那些陈列在展柜里的军用水壶、带弹孔的钢盔。那些浸透硝烟的故事如同一盏盏不灭的灯火,凝结着中华儿女面对强敌不屈不挠、英勇抗争、视死如归的力量,照亮着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