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清明祭上,百余封家书存入“时光信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8:09:00    

来源:【紫金山新闻】

又是一年清明时。4月4日上午9点,阳光穿过薄雾洒落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遇难者名单墙上,白菊簇拥,哀乐低回,一场庄重的清明祭仪式正在此举行。

灰色的名单墙上,镌刻着密密麻麻的遇难者姓名。雾气在墙面的沟壑间凝成细密的水珠,仿佛无声的泪痕。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阮定东的女儿阮红燕很快找到了曾祖父阮家田的名字,她手握白菊深深鞠躬,神情肃穆,满怀哀思。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进犯南京时,阮家田的住房被炸毁,全家六人逃向江北老家。“那时候,父亲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曾祖父抱着他走得慢,没能和全家一道上船。后来曾祖父被日军刺伤大腿及腹部,过江后倒在江边,被家人找回3天后去世,年仅47岁。”阮红燕说,2013年,曾祖父的名字被刻在名单墙上,自此,每年清明节她都会来这里祭奠。

名单墙左侧,一座白色的“时光信箱”静静伫立。这是此次清明祭仪式新增的“写家书”环节,百余封手写家书被投入信箱,向逝去的亲人诉说思念,也写下对和平的祈愿。

阮红燕在给曾祖父阮家田的家书中写道:“曾祖父,88年过去,南京城的梧桐黄了又绿,秦淮河的水涨了又落,可您永远留在了1937年那个凛冽的寒冬里。请看一看今天的南京吧,这座城市早已从废墟中重生,街巷里飘着花香,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我们没有忘记历史,真正的纪念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让悲剧不再重演……”

88年前的那场苦难不只是一个家庭的苦难,而是整个民族的灾难,这些伤痛的历史,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当天,96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也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仪式现场,再一次为逝去的亲人送上鲜花和哀思。“外婆的身体不是很好,但她坚持要和我们一起来到现场,既是为了缅怀遇难亲人,也是祭奠在这场浩劫中惨遭杀害的千千万万同胞。”夏淑琴的外孙女夏媛说。

夏媛的儿子李玉瀚是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他经常给同学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有时候还会到纪念馆担任小小讲解员。“亲爱的先祖,如今的中国已经脱胎换骨,再也不会允许那样的悲剧发生。我会把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永远铭记于心,把您和亲人们的遭遇讲给更多人听。希望通过我的讲述,能让更多人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让历史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李玉瀚在家书中写道。

阳光渐强,雾气消散,名单墙前的菊花愈发素白。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之子葛凤瑾郑重地将一封家书投入“时光信箱”,信箱内部传来纸张滑落的簌簌声,信上写着:“1937年,你们翘首以盼黎明到来。如今,和平的阳光已洒满了这片土地。”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莹/文 孙中元/图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日月谭天丨阻挠台湾同胞参加大陆抗战纪念活动,赖清德在怕什么?

再过几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将在北京隆重举行。大陆抗战纪念活动引发两岸同胞共同期待,国台办发言人日前表态将邀请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各界代表人士出席,进一步点燃了岛内关注的热情。△岛内媒体报道截图与此格格不入的是,今年以来,赖清德当局一再回避“日本侵略”以及“抗战胜利

为保村民安全,洛阳这个村20多位游击队员地洞内被毒身亡丨抗日英雄在俺村

编者按:历史无声,但震耳欲聋。回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抵抗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无数英雄前仆后继、视死如归,在河南这片中原大地上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峥嵘历史不会褪色,英雄故事更不应被忘却。一座茅草屋、一个窑洞、一口水井、一把军号……这些散落在你我家乡的每一处抗日遗迹、每一个抗日文物,都能

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在南京开幕

央广网南京8月21日消息(记者王锡斐 见习记者吕倩媛)8月20日,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在南京开幕。本届大会以“网络全球 决胜未来”为主题,立足全球视野打造对话交流平台,加强网络通信领域的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大会围绕算网融合、智算网络、网络大模型、确定性网络等热点话题,举办主论坛、18场分论坛,以及

翰墨抒怀纪抗战 丹青寄情融两岸

中国台湾网7月23日讯 7月17日上午,驻马店市对台交流基地天中书画艺术研究会、天中书画院联合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书画交流活动。众多书画家与台胞、台属、书法爱好者齐聚一堂,以笔墨为媒,用一幅幅鲜活的艺术作品缅怀峥嵘历史、致敬革命先烈、链接融合两岸情谊。活动现场(中国

百年四圣祠“变身”艺术场 川美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在蓉启幕

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摄影报道当四川美术学院2025届毕业展的锋芒尚未褪去,一群青年艺术家已带着创作悄然进驻成都四圣祠街区的百年老建筑。2025年7月12日,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的“生光·叠境——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邀请展”正式启幕。这不仅标志着川渝艺术对话进入新阶段,更展示了企业深度参与、有效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