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清明祭上,百余封家书存入“时光信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8:09:00    

来源:【紫金山新闻】

又是一年清明时。4月4日上午9点,阳光穿过薄雾洒落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遇难者名单墙上,白菊簇拥,哀乐低回,一场庄重的清明祭仪式正在此举行。

灰色的名单墙上,镌刻着密密麻麻的遇难者姓名。雾气在墙面的沟壑间凝成细密的水珠,仿佛无声的泪痕。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阮定东的女儿阮红燕很快找到了曾祖父阮家田的名字,她手握白菊深深鞠躬,神情肃穆,满怀哀思。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进犯南京时,阮家田的住房被炸毁,全家六人逃向江北老家。“那时候,父亲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曾祖父抱着他走得慢,没能和全家一道上船。后来曾祖父被日军刺伤大腿及腹部,过江后倒在江边,被家人找回3天后去世,年仅47岁。”阮红燕说,2013年,曾祖父的名字被刻在名单墙上,自此,每年清明节她都会来这里祭奠。

名单墙左侧,一座白色的“时光信箱”静静伫立。这是此次清明祭仪式新增的“写家书”环节,百余封手写家书被投入信箱,向逝去的亲人诉说思念,也写下对和平的祈愿。

阮红燕在给曾祖父阮家田的家书中写道:“曾祖父,88年过去,南京城的梧桐黄了又绿,秦淮河的水涨了又落,可您永远留在了1937年那个凛冽的寒冬里。请看一看今天的南京吧,这座城市早已从废墟中重生,街巷里飘着花香,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我们没有忘记历史,真正的纪念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让悲剧不再重演……”

88年前的那场苦难不只是一个家庭的苦难,而是整个民族的灾难,这些伤痛的历史,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当天,96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也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仪式现场,再一次为逝去的亲人送上鲜花和哀思。“外婆的身体不是很好,但她坚持要和我们一起来到现场,既是为了缅怀遇难亲人,也是祭奠在这场浩劫中惨遭杀害的千千万万同胞。”夏淑琴的外孙女夏媛说。

夏媛的儿子李玉瀚是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他经常给同学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有时候还会到纪念馆担任小小讲解员。“亲爱的先祖,如今的中国已经脱胎换骨,再也不会允许那样的悲剧发生。我会把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永远铭记于心,把您和亲人们的遭遇讲给更多人听。希望通过我的讲述,能让更多人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让历史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李玉瀚在家书中写道。

阳光渐强,雾气消散,名单墙前的菊花愈发素白。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之子葛凤瑾郑重地将一封家书投入“时光信箱”,信箱内部传来纸张滑落的簌簌声,信上写着:“1937年,你们翘首以盼黎明到来。如今,和平的阳光已洒满了这片土地。”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莹/文 孙中元/图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清明祭上,百余封家书存入“时光信箱”

来源:【紫金山新闻】又是一年清明时。4月4日上午9点,阳光穿过薄雾洒落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遇难者名单墙上,白菊簇拥,哀乐低回,一场庄重的清明祭仪式正在此举行。灰色的名单墙上,镌刻着密密麻麻的遇难者姓名。雾气在墙面的沟壑间凝成细密的水珠,仿佛无声的泪痕。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阮定东的女儿阮红

洛阳古墓博物馆:“冷门”变“爆款”靠什么?

新华社 这是一个“小众”古墓专题博物馆,坐了多年“冷板凳”后,最近几年突然从“冷门”变成“爆款”。2024年参观人数攀升至205万,并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许多游客一下火车、飞机拖着行李箱便直奔而来。洛阳古墓博物馆,国内唯一一座集帝陵、古代墓葬及其附属文物、古代石刻和壁画为一体的大型专题类综合性博物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网红博物馆的流量密码|洛阳古墓博物馆:“冷门”变“爆款”靠什么?

新华社郑州4月2日电 题:洛阳古墓博物馆:“冷门”变“爆款”靠什么?新华社记者任卓如【博物馆故事】这是一个“小众”古墓专题博物馆,坐了多年“冷板凳”后,最近几年突然从“冷门”变成“爆款”。2024年参观人数攀升至205万,并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许多游客一下火车、飞机拖着行李箱便直奔而来。洛阳古墓博

中国石油2024年经营业绩持续增长,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冬梅3月3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司”)宣布,2024年公司积极应对形势变化,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深入推进炼化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市场营销质量,着力实施提质增效行动,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布局新兴产业,大力提高ESG工作质效,油气两大产业链创效能力进一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春日岱庙手机壁纸上新!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8日讯 当春风悄然拂过泰山脚下岱庙的檐角,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老庙宇,在盎然春意中焕发出别样的生机。踏入岱庙,仿佛穿越了时光的回廊。脚下的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每一道纹理都镌刻着过往的足迹。斑驳的红墙,历经风雨的侵蚀,却依然巍峨矗立,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庙宇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