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生而为师,死后亦为“师” ,深大退休教授夫妻双双签署器官捐献志愿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7 18:23: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妍

“1867”“1868”连续的两个序号,代表69岁的龚晓钟与72岁的李沛成为2025年广东省第1867与第1868位成功办理器官捐献手续的志愿者。

3月17日,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退休教授龚晓钟与她的丈夫李沛“回家”办理了器官捐献志愿书,一圆15年来的心愿。现场见证的,还有近20位他们视若己出的学生。

龚晓钟、李沛夫妻俩在学生的陪同下签署器官捐献志愿书

夫唱妇随与妇唱夫随

“我回到这里,就感觉很安心!”从1995年1月1日报到那天开始,龚晓钟从一名普通讲师成长为教授,入选国家科技部专家库专家、国家教育部学位评审专家,目前返聘为深大研究生督导,“深大给了我太多愉快的时光,我特别喜欢深大的氛围,鼓励自主创新,又给你提供上升通道。”她说,30年间,除了收获了成长外,更重要的是有一群如同子女般的学生。

2002级应用化学系学生邓威和3位同班同学一起来到了现场。“龚老师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全班45名学生都跟龚老师夫妻俩关系特别好,我还记得当时我们去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实习时,李老师也一直陪着我们。”

夫唱妇随、妇唱夫随,一直是龚晓钟和李沛的状态。说起两人的相识,李沛顿时神采飞扬,依然清晰记得第一眼见到龚晓钟的场景。李沛是龚晓钟父亲的下属,到龚晓钟家做客,没想到这个姑娘一直在埋头学习。尽管那天龚晓钟没说过一句话,但这个文静好学的姑娘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人刚开始在一起时,曾遭到龚晓钟父母的激烈反对,“那时,我们偷偷搞了两年多‘地下工作’。”李沛说起,当年自己翻墙去见龚晓钟的场景,还打趣地说是“冒着生命危险”。

最终,两个年轻人凭着对爱情的坚持,打动了龚晓钟的父母,“刚好我母亲要写一本关于她和父亲金婚几年的纪实,李沛帮她从头到尾帮她梳理了脉络,也让我妈妈对他更加认可”。

事实证明,李沛是值得龚晓钟托付终身的人,两人1982年结婚,相濡以沫走过43年,尽管膝下无儿女,却一直恩爱如初。

1993年,李沛从省委机关调到了深圳,龚晓钟也随他从广州的暨南大学到深圳大学工作。

郑重地将身后事托付给学生

2010年,在一次深圳市民大讲堂上,龚晓钟当众宣布:“我和丈夫李沛,决定在自己离开人世后无偿捐献自己的器官。”

这个念头,其实已在她心里埋藏了很久很久。她的父亲——老一辈老革命家龚子荣1995年9月21日因病离世后,便已无偿捐献了自己的器官和遗体。“‘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的这两句诗,是我父母生前所爱,也永远刻在他们的墓碑上,成为了他们的墓志铭。”

夫妻俩与学生分享红色家庭故事

受父亲的影响,龚晓钟决定死后也要把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这个想法不仅得到了李沛的认可与追随,也得到了深大同事、医学部教师王军的支持,“他告诉我,解剖学是医学的根据,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临床医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就就是解剖学。”于是,夫妻俩又决定不仅要捐献器官,更要向深大医学部捐献遗体,“活的时候我做了一辈子老师,希望死后还能成为一位‘无语体师’”。

王军、高敏向龚晓钟、李沛夫妻赠送鲜花

从宣布决定到正式实施,过去了15年。这15年里,龚晓钟和李沛的生活也过得多姿多彩,“因为我们身体都还不错,虽然有想法,但却没有急着实施”。2022年,夫妻俩还老年学艺,双双获得了喜马拉雅有声演播平台演播室资格,把关于父母的回忆录“往事须回首”分为194集,在半年时间内更新播讲出去,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24年“七一”前夕,夫妻俩还在他们所居住的前海人寿幸福之家康养社区,举办了家庭回忆展,向更多人宣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我们希望离开这个世界后,仍能为后人做点事,为医学事业做点贡献。”夫妻俩说,今天终于了却了多年的心愿。

在深圳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高敏的见证下,夫妻俩填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并郑重地将身后事托付给了自己的学生。

相关文章

西南大学“种子梦想·劳动启航”劳动教育耕种体验活动正式启动

来源:环球网 “挖个坑,埋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自己的土,自己的地,种啥都是劳动的魅力和成长的活力。”在第135个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伴随着《向光而行》和《劳动最光荣》的旋律,在西南大学厚艺园内,大学生与中学生、小学生“大手牵小手”一起耕种体验。 周久淞/摄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

女子回应举两本房产证寻亲:怕父母误解自己要继承财产,想弄清生日户籍

“目前收入稳定靠自己买了两套房子,希望和亲生父母见一面吃一顿饭。”霍婉君拿着两本房产证对着镜头说道。在她的账号评论区,不少热心网友发布了跟她寻亲信息较为匹配的线索。霍婉君今年34岁,住在河北邯郸。她是单亲妈妈,有一个儿子。前不久,为参加“棉花糖爸爸”陈生梨举办的团圆宴,她将儿子交给朋友照顾,希望通过

湘中幼专开展校友肖凌之读书分享会

活动现场。红网时刻新闻4月27日讯(通讯员 郑志强 黄雅婷)4月25日,中国作协会员、湖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文明办原主任、我校杰出校友肖凌之来到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办“楚怡书香启智润邵,品读人生致远当有”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与学校师生共赴一场书香盛宴。分享会上,肖凌之深情讲述了自己在母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民族教育学院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3月份以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民族教育学院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系列活动,通过走进雷锋纪念馆、聆听学雷锋主题报告、开展雷锋日记诵读赛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少数民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做雷锋精神的种子,

全国劳动模范郭吉平:从“两对半婚礼”到“9000公里路网”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对2426名劳动者进行表彰,其中包含了来自贵州省的49位劳动者。贵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副主任郭吉平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表彰。他参与建设的20余座世界级大桥,已成为贵州9000公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