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苏梆子戏《梦红楼》创新首演:传统艺术焕新 观众沉浸“入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6:30:00    

4月8日晚,江苏省梆子剧院历时一年时间打造的创新大戏《梦红楼》在徐州模特学校首演。这场以“沉浸式戏曲”为内核的演出,凭借颠覆性的舞台呈现与演员的精湛演绎,让经典文学与非遗剧种碰撞出璀璨火花,首演现场座无虚席,谢幕时长达十分钟的掌声印证了这场艺术实验的成功。

打破“第四面墙”:观众步入红楼幻境

与传统戏曲镜框式舞台不同,《梦红楼》将剧场改造为立体叙事空间。观众甫一入场,便见十二钗纱幕投影浮动于廊柱之间,昆曲水磨腔与梆子高亢声韵交织萦绕。随着剧情推进,环绕式LED屏呈现大观园四季流转:黛玉葬花时漫天纷飞的桃花瓣飘落观众席,宝玉神游太虚时360度全息投影将剧场化为星河,这种“人在戏中游”的体验令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王评章赞叹:“技术为骨,戏曲为魂,这才是传统艺术活态传承的典范。”

梆子新韵重塑经典 角色演绎直抵人心

“这个宝玉,活了!”当饰演贾宝玉的国家一级演员吴燕以梆子戏独有的“甩发功”展现人物癫狂之态时,现场观众无不屏息。导演团队大胆启用“双视角叙事”:宝玉视角以高亢梆子腔展现世家公子的炽烈,黛玉视角则融入昆曲柔板凸显孤女情思。饰演黛玉的朱倩一段“焚稿断痴情”,将梆子悲腔与传统哭灵调融合创新,九转十八弯的拖腔令多位老戏迷拭泪。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所长李志远评价:“演员在程式化表演中注入了现代心理剧的细腻,这是戏曲表演美学的重大突破。”

非遗活化实验场 戏曲传承新范式

值得关注的是,该剧编曲与制作的董瑞华及娄崇师俩他们在保留梆子戏“三大件”(板胡、笛子、笙)基础上,引入电子音效模拟风雨雷鸣等环境声。编剧团队更从《红.楼梦》程高本与脂砚斋批注本中提取出“通灵宝玉”视角,赋予传统故事当代哲思。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柯军在演后研讨会上指出:“这场演出证明,戏曲革新不是做减法而是做乘法,当梆子戏遇见现代剧场技术,竟能释放出如此惊人的美学能量。”

据该剧院罗雷院长透露,《梦.红楼》已启动在徐州进校园、进旅游景区巡演计划,并将开发“戏曲+数字藏品”等衍生文创。这场以创新破局的非遗焕新实验,正为传统戏曲的当代转型书写鲜活注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赵天

校对 陶善工

相关文章

视觉盛宴启幕!海信电视UX/U7Q双百吋巨幕空降西安,见证WALL时代

2025年4月12日,"此刻是WALL"海信&京东五星新品发布品鉴会在西安拉开帷幕。本次品鉴会现场,海信全球首款RGB-Mini LED电视UX和海信电视U7Q系列百吋大屏电视同台亮相,通过设置五大沉浸式体验,将现场观众带入集产品展示、文化互动于一体的全场景空间,共同见证电视向“墙面即屏幕”进化,为

勾勒丝路上的墨韵文脉

来源:人民日报图为潘絜兹中国画《石窟艺术的创造者》。身着曳地罗衣,她们仿若从千年壁画中走出——这不是人工智能合成的影像,而是日前在中国美术馆“丝路歌韵:敦煌舞乐服饰展示专场”上演的一幕。作为“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的延伸内容,二者相映生辉,各地观众摩肩接踵。那一刻,传统不是凝固于历史图像的

江苏梆子戏《梦红楼》创新首演:传统艺术焕新 观众沉浸“入梦”

4月8日晚,江苏省梆子剧院历时一年时间打造的创新大戏《梦红楼》在徐州模特学校首演。这场以“沉浸式戏曲”为内核的演出,凭借颠覆性的舞台呈现与演员的精湛演绎,让经典文学与非遗剧种碰撞出璀璨火花,首演现场座无虚席,谢幕时长达十分钟的掌声印证了这场艺术实验的成功。打破“第四面墙”:观众步入红楼幻境与传统戏曲

清明假期陕西文博单位接待观众约248.51万人次

本报讯(记者 张明)清明假期天公作美,陕西一扫“雨纷纷”的传统气象,连日晴空为出行按下“加速键”。陕西各大文博单位迎来客流高峰,清明假期3天全省文博单位共计接待观众约248.51万人次,同比2024年清明假期接待观众数量增长约21%。数据显示,陕西省文物局直属文博单位共接待观众约24.91万人次。其

栉风沐雨十八载,跃海化鹏启新章

4月3日,新航实验国际部为2025届高三学子举办以“栉风沐雨,跃海化鹏”为主题的成人礼仪式。60余个家庭齐聚济南府学文庙,以千年礼乐为经纬,以青春热望为墨彩,共同绘就这卷冠笄加冕的盛世华章,见证学子们以汉服加身、以责任立命,完成从少年到青年的蜕变。风起·传统礼韵铭刻成长“礼,始于冠,成于学”。学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