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洛阳古墓博物馆:“冷门”变“爆款”靠什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5:14:00    

新华社

这是一个“小众”古墓专题博物馆,坐了多年“冷板凳”后,最近几年突然从“冷门”变成“爆款”。2024年参观人数攀升至205万,并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许多游客一下火车、飞机拖着行李箱便直奔而来。

洛阳古墓博物馆,国内唯一一座集帝陵、古代墓葬及其附属文物、古代石刻和壁画为一体的大型专题类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地下6米的展陈空间,给人视觉产生强大冲击,最大限度复原展示了两汉至宋金时期的25座古墓葬。这些墓葬既是珍贵的历史藏品,也是观众可步入其中的展室。在这里,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墓葬结构、砖雕壁画,感受千年前的丧葬理念、审美风格与社会风貌。

博物馆命运的转折始于2023年。2020年至2022年间,洛阳古墓博物馆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闭馆提升改造。其间,催促开馆的网友多次将其推上中国博物馆热搜榜。

重新开馆后,洛阳古墓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和体验感大幅提升,年接待观众量从原来的30多万人次暴增至140万人次,2024年更是超过200万人次,成为年轻观众热衷打卡的文化地标。

博物馆在让文物“活”起来方面下足了功夫。文化表达与沉浸式体验的结合,让博物馆在年轻群体中备受青睐,35岁以下观众占比近七成。

沉浸式游览项目“古墓探宝 妙游地宫”结合壁画复原、拓印临摹等体验,让观众以互动方式走进历史;实景剧本杀《古墓探秘》,通过小剧场演绎与演员互动,将历史故事鲜活呈现;“余韵朤朤——古墓乐舞复活记”音乐会,由真人复刻墓葬中的乐舞元素,为观众带来别样的艺术享受。

此外,以馆藏文物为核心的“古墓寻龙记”“她是谁”等研学课程,也在各个年龄段的观众中广受欢迎。

洛阳古墓博物馆不断创新表达方式,给古墓文化祛魅并令其焕发新生,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激发他们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维探索。

日前,洛阳古墓博物馆副馆长张建文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对话馆长】

记者:洛阳古墓博物馆在展陈上的思路和最大特色是什么?

张建文:洛阳古墓博物馆在展陈设计上的特色,首先体现在对墓葬文化的深入挖掘与去神秘化表达。

基本展陈《葬制大观——洛阳历代古墓集萃》,不拘泥于传统考古学“三段式”叙述(墓葬形制-随葬品-结语),而是将构成墓葬的各种元素以文化视角呈现。

其中,第一展厅《此岸彼岸——古代墓葬文化展》以河洛地区为主线,向观众打开一扇古代墓葬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大门。第二展厅《河洛遗冢——洛阳典型墓葬陈列》则让观众直面墓葬本体,了解墓葬形制,感受砖雕、壁画之美。尤其原址展示的北魏孝文帝景陵,打破了人们对帝陵神秘莫测的固有想象。

整个展陈逻辑由宏观到微观、从文献到实物,逐步展开,使古墓葬成为解读古代社会制度、信仰习俗与艺术美学的重要窗口。

图为洛阳古墓博物馆展出的一座北宋壁画墓。(受访单位供图)

其次,在参观氛围的营造上,博物馆力求构建沉浸式体验,让观众“走进”历史。墓葬展区的展板介绍简练、克制,四条通道采用夯土质感的壁面设计,使人仿佛置身墓道,观众还可亲手触摸墓室的墙壁、砖石,感受千年时光沉淀下的历史。通过这样的空间塑造,观众得以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慢下来,静心体悟古人对生死的思考,甚至与千年前的生命轨迹产生共鸣。

记者:你认为博物馆出圈的关键是什么?

张建文:关键在于突出自身特色,打造独具辨识度的文化产品。

每座博物馆都有其独特资源,核心在于深入挖掘、研究和转化。无论是实体文创,还是文化创意活动,打造其他馆难以复制的差异化体验至关重要。

以洛阳古墓博物馆为例,我们的优势并不在于单件文物的精美,而在于整体的参观氛围。观众在这里接触到的不是孤立的器物,而是完整的中国传统墓葬文化。这种体验,正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如何让观众爱上博物馆、爱上传统文化?

张建文: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古今一体”。“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博物馆人如何看待历史,就是六个字——溯源、还真、今解。

古人与今人同样有衣食住行、七情六欲,只有站在理解与共情的角度,才能更好阐释古代文化。同时,创新传播需要在“守正”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只要坚守博物馆人的学术底线和文化使命,就可大胆尝试。

图为洛阳古墓博物馆外景。(受访单位供图)

记者:未来洛阳古墓博物馆如何持续吸睛?

张建文:我觉得还是合作共赢,单靠博物馆自身的资源和人员,难以满足公众对文化体验日益增长的深度与广度需求。因此,我们积极与有志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各方携手,深挖馆藏特色,打造独具辨识度的文化创意活动。

今年2月,我们发布了“文化创意活动招选公告”,吸引了不少文化创意公司的积极参与,目前正处于甄选对接阶段。未来,我们将继续借助社会力量,为公众提供更具沉浸感和创新性的文化体验,让古墓文化焕发持久魅力。

相关文章

区政协召开十一届二十四次主席会议

7月3日上午,区政协召开十一届二十四次主席会议。区政协主席吴海平主持会议。会议听取了“加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专题视察的汇报。会议要求,视察小组要通过视察调研,真正摸清科技创新平台人才建设、资金投入、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切实找准平台运行堵点、难点,积极助力全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

甘肃行者体育管理有限公司 | 2025兰州马拉松跑遍兰州系列活动永登龙王池文化乐园景区站即将开跑!

在奔跑中穿越千年文明,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妙与厚重,2025兰州马拉松跑遍兰州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系列活动将在7月走进永登县龙王池文化乐园景区,让脚步在《四库全书》的墨香间起舞,让呼吸与编钟清音同频,穿越三公里文化长廊,体验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永登县龙王池文化乐园景区自2021年被评为

温网|引入电子判罚系统替代司线裁判,最传统大满贯顺应数字时代潮流

当2025年温布尔登中央球场的电子屏幕亮起“OUT(出界)”的字样,这项承载着148年荣耀与传统、向来以“保守”姿态示人的大满贯,终于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加入澳网与美网的行列,启用电子司线判罚系统。从今年起,温网所有比赛场地全面启用电子司线技术,其核心是借助人工智能分析18台摄像机追踪的球路

我在宋韵里等你

杭州,这座承载着南宋古都记忆的城市,宛如一幅古老而典雅的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铺展。这里孕育了独特的南宋文化,文化的基因深深融入城市的血脉。在这座城市的怀抱中,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山南小学静静伫立,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宋皇城遗韵与现代教育的交汇点上。学校有一座别具一格的博物馆——“皇城根”学研基地。围

二十载淬炼“文化+商业”基因 深圳益彩商管集团持续焕新城市活力

广场外,锣鼓一声响,舞狮上下翻飞。红绸与狮影交织吸引人群驻足,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这是4月30日,罗湖益田假日广场的开新启幕仪式的一景。当天一位90后的网友将这一幕了社交平台,他说:“这一刻,在木头龙长大的孩子,等了整整15年。”他记忆里,罗湖益田假日广场正大门转角处曾是一家川菜馆,一到周末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