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发现文学更深更灿烂的美好 | 书评·盛唐小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20:34:00    

很多年前听过余华的一次演讲。记忆中他讲了很多我比较熟悉的话题,比如弃医从文的原因以及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等。印象最深的是他讲述了一名作家在小说中写到的一处细节,后来我查证了这名作家是波兰籍犹太作家布鲁诺·舒尔茨,小说名为《父亲的最后一次逃走》。

余华说,布鲁诺·舒尔茨是一名非常大胆的作家,轻描淡写之间就让母亲把作为螃蟹的父亲煮熟了,放在盆子里端上来时“显得又大又肿”,但是一家人谁也不忍心在螃蟹父亲身上动刀叉。几个星期以后,作家让煮熟的螃蟹父亲逃跑了。讲到这里,余华重点讲述了最让他震撼的描写,那就是螃蟹父亲逃跑时腿不断脱落在路上。“他靠着剩下的精力,拖着自己到某一个地方去,去开始一种没有家的流浪生活;从此以后,我们没有再见到他。”听完余华的分析,才明白作家是如何精准地把握动物特征描写,以及这篇小说的伟大之处。

听作家讲文学课总是会有很大的收获。近日,又读到了余华讲文学课的散文自选集《余华文学课》,书中收录了余华的15篇文学随笔和1篇文学对谈。

在这本书中,余华分析了托尔斯泰、普鲁斯特、福克纳、马尔克斯、鲁迅等50位殿堂级的作者,解读了《搜神记》《丰乳肥臀》《一千零一夜》《瘟疫之夜》等古今中外62部文学经典。一些读起来晦涩,甚至读不懂的名著,经过余华清晰而睿智的点染,可能会让我们瞬间豁然开朗,从而会对这些作品产生新的理解。

比如余华讲鲁迅。余华和我们曾经有同样的烦恼,中小学时期并不喜欢鲁迅,因为要大段大段地背诵那些不是很容易记忆的文字。余华说,这种中小学阅读的强迫阅读现象不是中国特有的,他曾在挪威遇到当地学者,告诉他小时候也不喜欢读易卜生;一名印度作家曾经告诉他,这像极了他小时候对泰戈尔的讨厌。余华耐心地告诉读者,如果你也不喜欢鲁迅,不要着急,这样不能说明一个人对文学的态度。

和很多读者一样,余华说,人到中年以后越来越觉得鲁迅伟大。他总结说,鲁迅笔下最根本的是什么?是人的根本。为什么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们读鲁迅依然感同身受,一百年前鲁迅写的文章在今天依然让读者颇有同感。“他的杂文里写到的某某某,很像是我今天认识的某某某,这种感受经常发生。所以我说鲁迅写下的是人的根本,人性里边包含了社会性、政治性、历史性等等,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东西。”余华说,只有文学家才能把人最根本的属性写出来。回味鲁迅所写的那些人物,祥林嫂、阿Q,以及那些围观的群众,是任何时代都经得起分析和品评的典型人物。带着这样的观点再去重读鲁迅,会对这位作家有更新更深的认识。

对于一些我们熟悉的文学作品,我们以为已经读懂的,或许也可能在余华的启发下产生新的感悟。比如《西游记》,我们都很熟悉孙悟空与二郎神打斗的那段描写,不过多数读者是“看热闹”。作为作家,余华却读出了不同的况味。在这里,二郎神追过去变成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长嘴来吃水蛇;孙悟空急忙变成一只花鸨,露出一副痴呆样子,立在长着蓼草的小洲上。

“这时候草根和贵族的区别出来了,身为贵族阶层的二郎神看见草根阶层的孙悟空变得如此低贱,因为花鸨是鸟中最低贱之物,不愿再跟着变换形象,于是现出自己的原身。”余华说,这一笔看似随意,却十分重要,显示出叙述者在其想象力飞翔的时候,仍然对现实生活明察秋毫。对于出身草根的孙悟空来说,变成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达到自己的目的;贵族出身的二郎神就不一样,在变成飞禽走兽的时候,必须变成符合自己贵族身份的动物。看到余华这样讲解,读者更加明白了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本质以及区别,这就是更专业的读者分析文本的更深刻之处。

我们每个人都在阅读,不过抵达文本的层次并不一样。最初阅读时,可能仅仅是欣赏作家优美的文笔和故事曲折的情节,后来我们会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方式,也会结合作家自身的经历来分析作品。余华的阅读经验丰富而专业。如他所说,当书中的某个细节戳中我们想起自己的某次经历,会让我们心有戚戚,从而与这部作品产生了心灵的连接。文学就是把我们记忆中已经淡漠了的,甚至已经遗忘了的时刻重新唤醒。

文学始终是美好的,阅读也始终是美好的。不妨跟着作家的阅读经验去获得更深层次的阅读感悟,从而发现文学更深更灿烂的那些部分。

记者:徐敏 编辑:徐征 校对:李莉

相关文章

网友曝收到刘强东送的外卖 京东回应:属实

4月21日晚间,有网友曝出自己收到刘强东送的外卖。据网友在评论区自述,自己点的就是很普通的外卖,“接到了东哥送的第一单外卖,荣幸啊。也算享受过千亿大佬的服务啦。”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还有网友发出收到刘强东送外卖的帖子。随后,记者向京东方了解具体的情况,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回应称,“属实,感谢大家对京东

发现文学更深更灿烂的美好 | 书评·盛唐小仙

很多年前听过余华的一次演讲。记忆中他讲了很多我比较熟悉的话题,比如弃医从文的原因以及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等。印象最深的是他讲述了一名作家在小说中写到的一处细节,后来我查证了这名作家是波兰籍犹太作家布鲁诺·舒尔茨,小说名为《父亲的最后一次逃走》。余华说,布鲁诺·舒尔茨是一名非常大胆的作家,轻描淡写之间

13本美篇里的爱

“一本美篇就是孩子们一个学期的成长经历,美篇记录孩子们课堂、社团、家访、德育、安全、活动和孩子们的成长足迹,满满都是爱。”近日,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镇白牛山完全小学,只要用手机扫一扫“2023年上期印制的美篇书本”中的二维码,活动中孩子们开心、幸福的画面、视频就会展现在眼里。美篇制作人是该校

提醒:肺癌发出的第一个信号,通常在喉咙上,很多人都没放心上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本应是希望的象征,却为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蒙上了一层阴霾。公司高管坐在办公桌前,眉头紧锁如 “川” 字,每一次清嗓子都似破旧风箱艰难运作,沙哑的咳嗽声中,隐隐透着不安。他放下电话,心中满是疑惑:几个月来,总以为是工作劳累或是小感冒,可如今吞咽都成问题,难道真的摊上大事了?这个令人揪

杨扬:关于阅读的一点感想

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将至,我对阅读有一点自己的想法。阅读,不只是读小说、诗歌、散文,还应该包括剧本。以往那些热爱文学的读者,一般都读过莎士比亚戏剧以及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老舍的作品。但是今天的文学读者中,对剧本阅读怀有兴趣的,估计很少了。前段时间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我对在座的朋友说,如果今天还是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