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宇宙射电探测器或在15年内找到暗物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9:37:00    

来自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多个机构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最新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认为迄今为止最精准的暗物质探测器的基础设计。这种被称为“宇宙射电”的探测器有望在未来15年内发现暗物质的存在。

暗物质约占宇宙质量的85%,但它的真实身份仍然是一个谜。轴子作为暗物质的主要候选者之一,是一种微小且相互作用较弱的粒子,被认为是造成宇宙中引力效应的原因之一。轴子具有波一样的特性,但其在电磁频谱上的确切频率尚未被确定,估计可能从人类能听到的千赫兹频率到非常高的太赫兹频率不等。

团队描述了该探测器如何工作:当发现轴子的频率时,它会向科学家发出信号。这一探测器基于轴子准粒子(AQ),并以特定频率与轴子发生共振,当达到匹配频率时,会释放出极其微弱的光信号。许多科学家认为在最高的太赫兹频率范围内寻找轴子最有希望,因为AQ也将在该频率范围内运行。

团队相信,在未来5年内通过制造更大规模的AQ材料,可以构建出一个功能齐全的探测器。之后,预计再花费10年时间来扫描被认为含有暗物质的高频段频谱,以期最终发现暗物质。

为了创建这些准粒子,团队使用了碲化锰铋,这是一种因其独特的电子和磁性而著称的材料。团队将其剥离至仅有几层叠加的二维材料状态,以便精确调整其属性,并观察其如何与其他量子实体如轴子进行互动。

这项研究标志着在探索暗物质之谜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来源:科技日报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

相关文章

大国重器传来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正式运行

2025年8月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经过十余年的准备和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成为国际上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在试运行期间首批获取的数据显示,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关键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越设计预期,这将使该大科学装置能

为盐碱地小麦装上“耐盐芯”

近日,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农技专家张卫军(中)和同事忙着对培育的小麦进行室内考种。河北日报记者郝东伟摄沧州市黄骅市中捷产业园区盐碱地里,丰收的旱碱麦已经进仓入囤。渤海之滨,众多科研育种团队以提高旱碱麦单产、增强农民种植旱碱麦积极性、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加快优良品种选育,誓为盐碱地小麦装上“耐

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从-48℃极寒到超60℃高温,新时代火炸药在他们手里“燃爆”!

八十年前,新四军在烽火硝烟中“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八十年后,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甘坐科研“冷板凳”、勇啃技术“硬骨头”,于无声处报效祖国,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南京理工大学新一代火炸药青年创新团队,正是这奔涌浪潮中一簇澎湃的浪花。这支团队共有68人,其

机器鱼“潜入”鱼群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超可爱的新型柔性机器人→

目前,我国智能机器人发展迅猛,应用场景也不断拓宽。机器人能不能上天下海,去解锁更多领域呢?我国科研团队日前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新型柔性机器人可在数千米的深海与鱼儿为伴,游弋自如。海洋的鱼群中,一条仿生机器鱼悄悄潜入,它动作轻盈,身体摆动自如,鱼儿们也放下了戒备,与它共舞。这就是由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团

跨越1800公里的“两山”接力 浙江经验在塞北江南开出花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梁亮 邹宸 徐雪纯 钱逸 俞刘东 编者按:从东海之滨到塞北江南,从巴蜀梯田到坝上高原,一颗颗来自浙江的绿色种子,越过千山万水,寻找着共鸣的土壤。当守护的力量与发展的渴望同频共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出灿烂花朵,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画卷,正在神州大地上徐徐展开。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