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科研人才 要把论文写在生产一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0:09:00    

黄石峰

作为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关键技术实验室的牵头人,我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于智能工业机器人的高速、高精和智能化研究。今年,我们团队的机器人动力学研究成果,登上了被机器人领域公认的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彻底突破了长期困扰机器人领域在动力学参数辨识方面生成最优性激励轨迹所面临的两大共识性难题:低成功率和高耗时。

科研创新工作绝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这项世界级领先技术诞生,关键在于其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科研促进生产落地,生产反过来推动科研发展,不仅加快了技术突破,也实现了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2017年6月,我还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接到了这一动力学研究的重大科研任务。但是当时国内机器人行业对该领域的认知相对有限,技术路径并不明确。团队只能从实践中一步步摸索。

科研工作不是“飘在空中”,而是“顶天立地”,既要有理论高度,也有实践深度。佛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有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链,能够给科研团队带来最新鲜、最快速、最前沿的思想碰撞。研发期间,团队也经常到广州、深圳等高校交流,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佛山为科研团队提供了一个优质科研平台和产业土壤,加快了技术突破的进程。

2022年,我们的科研成果首次登上IEEE机电一体化国际顶级期刊,2025年又登上了《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代表着中国机器人行业不仅拥有自主关键技术,也能在机器人的基础原理和底层算法方面实现源头创新。

目前该项成果已成功部署于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最新一代控制器产品,应用在智能工业协作机器人CR系列等全类型产品,实现机器人在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3C、泛家居等的产业化落地应用,助力大负载机器人在汽车主机厂焊装、涂装、总装车间等的高要求应用,带来了显著的经济价值。

团队取得重要突破的背后,也离不开创新机制和人才资源的支撑。近年来,佛山智能装备院通过构建“1+2+N”协同创新创业生态圈。目前生态圈已建立了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500余人的研发和产业人才队伍,培育了20个中高层次人才团队,其中获得市、区创新创业团队7个,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扎根佛山,瞄准更大的目标,在动力学领域不断深耕,拓宽应用范围,争取从局部领先到全局领先,并逐步实现从技术引领到品牌效应的进阶,助力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壮大,扎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关键技术实验室主任)

本期统筹:白桦

相关文章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公布 昆明获奖数占全省80%

8月22日,2024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召开。昆明市科技创新成果成绩斐然,共获奖144项,获奖数占全省80%,全面提升了昆明在全省创新版图中的聚焦度,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生态。8月22日,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举行。图源云南发布杰出贡献奖多年领跑具体来看,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国际科学技

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在南京开幕

央广网南京8月21日消息(记者王锡斐 见习记者吕倩媛)8月20日,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在南京开幕。本届大会以“网络全球 决胜未来”为主题,立足全球视野打造对话交流平台,加强网络通信领域的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大会围绕算网融合、智算网络、网络大模型、确定性网络等热点话题,举办主论坛、18场分论坛,以及

从赛场到市场,人形机器人蓄势待发

跨栏、上台阶、走独木桥……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100米障碍赛中,面对10项障碍,一些机器人运动员干净利落的动作引来观众阵阵欢呼,在网络上也引发大量关注。人们在惊叹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对其市场前景充满期待。当前,人形机器人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的关键阶段。据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2021

“双万兆”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筑牢网络底座

8月17日,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赛事——“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落下帷幕。在这场科技盛宴背后,“双万兆”网络成为加速人形机器人走向全面商业化的坚实底座。当人形机器人与人类舞者协同共舞,当万名观众同时刷起视频直播,考验的是网络通信的保障能力。不仅如此,在

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从-48℃极寒到超60℃高温,新时代火炸药在他们手里“燃爆”!

八十年前,新四军在烽火硝烟中“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八十年后,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甘坐科研“冷板凳”、勇啃技术“硬骨头”,于无声处报效祖国,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南京理工大学新一代火炸药青年创新团队,正是这奔涌浪潮中一簇澎湃的浪花。这支团队共有68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