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清晨,仁怀市高大坪镇银水村村民老周的小院里,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银水村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围坐一团,以拉家常的方式,耐心地为村民们讲解最新的惠农政策。此时,窗外“金山银水”景区的上千亩油菜花灿烂盛开,如金色的海浪般随风摇曳,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驻村工作队深知,唯有村里人居环境优化提升,才能留住这些远方来客,让“赏花经济”持续蓬勃发展。
在银水村,这般与驻村工作队紧密相关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让党的声音扎根基层
春潮涌动,银水村的文化广场上,基层群众会正热闹举行。驻村工作队的李健站在人群中央,用质朴且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解读农村该如何抓好村集体经济建设。台下的村民们听得全神贯注,还不时踊跃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

为了让党的声音切实走进群众内心深处,驻村工作队创新学习形式,借助集中学习、群众会、院坝会等多种方式,在近两年来,组织专题讲座8场、开展集中学习13次。队员们积极分享心得体会,撰写心得41篇。同时,深入群众开展宣讲达73场次。此外,工作队队员们主动参与“驻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训,成功攻克了驻村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帮扶成效得到显著提升。
绘制致富新蓝图
银水村坐拥丰富的自然资源,驻村工作队决心充分挖掘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他们不辞辛劳,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们沟通交流,耐心了解村民们的想法与需求。经过多方深入调研,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精心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采用村集体资产出租的模式,吸引创业人士和有志青年返乡创业。

在工作队的积极推动下,银水村的“稻+鱼+油”特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每至油菜花盛开时节,“赏花经济”为村里带来了颇为可观的收入。此外,工作队还积极鼓励村民发展农村餐饮、民宿,成功实现了文农旅三产融合。短短两年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98万余元。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个下雨天,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冒着雨来到脱贫户张友明家中。只见张友明家的入户路满是泥泞,出行极为不便。队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回到工作队后,队员们立刻申请了2000元驻村工作经费,为张友明家修建了入户路,还重新安装了饮水管网。

像这样的走访排查,工作队每周都会按时开展。他们精准把握产业发展及户内收入情况,严格评估“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住房安全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2024年,工作队划拨经费解决了进村公路安全隐患整改、敖寨组和纸曹沟组公路建设修复等问题。同时,他们时刻关注重点人群,积极开展残疾评定、证件更换等上门服务,进一步加深了与困难群众之间的情感联系。
打造和美乡村
驻村工作队联合村委,大力倡导移风易俗,修订完善《银水村村规民约》。他们通过群众会、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禁办事宜。在工作队的不懈努力下,近两年来,银水村未发生1起滥办酒席行为。

为了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工作队积极配合村委争取项目建设。他们与威士忌酒业、中心组变电站、银联公路(X3R8公路)等项目相关部门进行多轮沟通协调。如今,X3R8公路建设已进入征地阶段。此外,工作队还协调遵义市老年书画印研究会到村开展书画活动,为建设文明乡风筑牢了基础。银水村也因此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银水村党支部会议室里,一场由帮扶单位与银水村共同组织的主题活动正热烈开展。驻村工作队严格按照结对共建要求,精心策划并落实了《贵州航天工业学校党支部与银水村党总支部结对共建推动乡村振兴全面行动》。

通过规范开展民主评议、主题活动、“三会一课”等党内活动,银水村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大幅提升。2025年3月,姜家寨社区党支部到村开展联谊活动。2023年、2024年,工作队同片区联盟、村委合作参演的擂台比武节目获得市、镇级一等奖,进一步增强了银水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银水小学、银水幼儿园的孩子们穿上崭新的校服,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这一切,都得益于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两年来,工作队共争取帮扶资金18.6万元,用于改善村办公设备、慰问监测户等。
工作队始终坚持做好为民服务,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76起,化解矛盾纠纷61起,参与帮助群众办实事252件,参与村改厨等补短板558项。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生动诠释了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从理论宣讲到产业发展,从走访排查到人居环境改善,从结对共建到民生保障,银水村驻村工作队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颖
编辑 杨柳
二审 邱胜
三审 唐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