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在中国设立西方侨民集中营的悲惨往事
《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1943—1945年》是作家张执任以非虚构方式书写的作品。作者以理性且朴实的笔触详尽还原了二战期间日本侵华时期在山东潍县设立西方侨民集中营的黑暗历史,揭示了日军对同盟国侨民的残酷迫害,以及侨民们在极端恶劣环境中所作的生存努力与顽强抗争。集中营内,侨民们面对饥饿、疾病和死亡的威胁

警醒反思 共筑和平——访马来亚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院长黄子坚
人民网吉隆坡8月27日电 (记者章念生)“二战给马来西亚留下了深刻伤痕。每年的8月15日,马来西亚全国各地都有纪念活动。”马来亚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院长黄子坚教授翻开的自己的一本著作,向记者展示马来西亚沙巴州民众在二战期间反抗日本侵略的起义事迹。“这是日本占领东南亚期间少数由老百姓发起的抗日运动,不

为保村民安全,洛阳这个村20多位游击队员地洞内被毒身亡丨抗日英雄在俺村
编者按:历史无声,但震耳欲聋。回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抵抗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无数英雄前仆后继、视死如归,在河南这片中原大地上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峥嵘历史不会褪色,英雄故事更不应被忘却。一座茅草屋、一个窑洞、一口水井、一把军号……这些散落在你我家乡的每一处抗日遗迹、每一个抗日文物,都能

一块石匾唤起一段抗战记忆,山东宁阳日军侵华罪证见证浴血抗战史
初秋的宁阳,凤仙山北麓的陈美庄透着几分静谧。村委会办公室里,一块青灰色石灰岩石匾静静陈列着。90厘米长、35厘米宽的石匾上,"宁阳县东庄镇陈美庄兴亚楼,皇军队长筱利道,县警队长李广谦、第9区自卫团团长马德恩监修"的字迹清晰如昨,落款"民国三十年"的刻痕里,藏着一段不该被遗忘的苦难与抗争。一块石匾的"

琼侨英烈陈琴:海外奋起 故土浴血(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陈琴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1940年8月,一位精忠报国、奔波在抗日救亡一线的琼侨青年,倒在日寇的枪口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今天,他离开我们已85年,然而,党没有忘记他,琼崖人民没有忘记他。琼籍华侨英烈陈琴原名陈继猷,又名陈奋,广东文昌县(今海南文昌市)人。1928年,他流落漂泊到新加坡谋生,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