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㉟|文韵流淌,激荡水乡新“脉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09:25:00    

“石板街深灯火迟,秦峰塔影落砚池。顾公祠外听评弹,一曲吴歈寄远思。”

吴淞江畔,太湖之滨,昆山恰似一方温润的玉石,在历史的长河里历经琢磨,终成璀璨。这里既是婉约的江南水乡,亦是开放的经济强县;既有古韵悠长的文化底色,又有锐意创新的时代锋芒。当江南的温润诗意与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的光彩时尚相融,这座古城不断彰显出古今融合的时代活力。

巴城镇傍晚 巴城镇党建办公室供图


一方昆石 凝结文人风骨

昆山有“三宝”——昆石、琼花、并蒂莲。昆石作为“江苏三大名石”之一,造型精美,洁白晶亮。民间流传一种说法,将昆石的由来融入了名著《西游记》的神话中。

传说当年孙悟空因没有受到邀请而大闹蟠桃盛会,他化身小蜜蜂飞在琳琅满目的仙酒佳肴中大快朵颐后,还变出一只乾坤袋,把剩下的美味佳肴装入袋中,准备带回花果山给儿孙们。酒后醉意上头的孙悟空错把昆山马鞍山以为是花果山,飞身下山呼呼大睡。殊不知自己的乾坤袋破了一个口子,里边装的玉液琼浆外流,流经之处便结成了硬邦邦的石头,晶莹剔透,仿佛玉石一般。后来马鞍山就有了玉峰山的美名,山上所产的玉石被称为昆石。

昆石 昆山市观赏石协会供图


戏剧化的传说为昆石增添了神秘色彩。其实,昆石是距今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海相环境的产物,也是太湖地区最古老的山脉岩层。它由白云岩、水晶晶簇体组成,色白多窍,玲珑剔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2007年,昆石被昆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昆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杜绾的《云林石谱》中有着最早对昆石的文字记载:“平江府昆山县石产土中,多为赤土积渍。既出土,倍费挑剔洗涤。其质磊磈,巉岩透空,无耸拔峰峦势,扣之无声。土人唯爱其色洁白,或栽植小木,或种溪荪于奇巧处,或置立器中,互相贵重以求售。至道(995年—997年)初,杭州皋亭山后出石,与昆山石无异。”

“从《云林石谱》中的记载可以推测,早在唐末宋初时期,人们已经摸索出了清洗昆石的方法,昆石也早已从苏州昆山县流传到了杭州和绍兴等地,为世人所知。”昆山市观赏石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观赏石协会常务理事张洪军介绍。

2009年,昆山市观赏石协会成立。成立后,协会采购奇石积极参展,出版协会内部赏石画册《昆山石韵》,协助文化部门出版《中国昆石谱》……常年致力于对昆石的研究与推广。2022年8月1日,协会与周庄旅游公司合办的周庄昆石艺术馆正式开放,以文旅融合的新路径进一步拉近昆石与百姓的距离。

“孤根立雪依琴荐,小朵生云润笔床”是元朝诗人张雨在《得昆山石》诗中对昆石的赞美。现如今,这历经岁月雕琢的珍石也在新时代的聚光灯下散发着更加夺目的光芒。

据昆山市观赏石协会秘书长钱云元介绍,近年来协会积极组织会员参与各类名石展览。在苏州第二届艺都杯赏石小品艺术邀请展、2023年兰州丝绸之路赏石文化节、西安第九届丝路杯观赏石宝玉石博览会精品展、第十二届观赏石宝玉石博览会暨奇石精品展,以及今年举办的首届长三角赏石艺术联盟中国环太湖艺术城联展——卧石观云精品石艺术展中,来自昆山的瑰宝昆石均获得金奖。

一曲昆腔 吟唱江南雅韵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林黛玉在梨香院墙角听到隔壁飘来的《牡丹亭》唱段,感叹戏上也有好文章。昆曲在《红楼梦》中被多次提及。

昆曲姓昆,源头在巴城。“百戏之师”在这里完成了‘昆山腔前身—昆山腔—水磨腔—昆曲—昆剧”的华丽蜕变。

首个小梅花艺术剧院在石牌中心小学“蹲苗育秧”,首个集齐348个剧种资料的戏曲百戏博物馆在正仪历史文化街区呈现,昆曲学社、小桃源、玉山佳处、莲润楼、昆山阳澄湖有熊酒店等一系列项目落地,连续23年培育“小昆班”,培训昆曲学员5000余名……“经过十年的耕耘与积淀,巴城已成为昆曲艺术的一片热土,核心文化品牌‘巴城重阳曲会’已成为昆曲文化界的一件盛事,持续吸引着广大昆曲爱好者和文化寻根者的目光,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际的文化桥梁。”巴城镇党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朱一韵介绍。

演出、导赏、传授、推广,昆山建立起一条完整的昆曲传承链,让昆曲文化不断被承袭和传播。

据昆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文化遗产科科长林洁介绍,昆山全市范围已累计建设28家集昆曲艺术导赏、演出分享、传播普及于一体的“江南·昆曲小剧场”;2021年起,还联合喜马拉雅开设“雅韵昆山”官方电台,向全球讲述昆山故事。

2018年,首届全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在昆山隆重开幕,实现了全国348个戏曲剧种以及木偶剧、皮影戏两种戏剧形态的“大团圆”。六年来,共演出295场606个剧目,494家演出单位、超1.4万演职人员参与,网络直播观众累计3.3亿次。依托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于2023年10月开馆,截至目前,累计参观超51.7万人次,从研学到主题游再到文创开发,围绕昆曲设计开发一系列文旅项目,让昆山开辟了一条“昆曲+”文旅深度融合新路径。

“昆山将加大多元融合,盘活昆曲资源,进一步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加强昆曲宣传;持续加强与昆曲专业院校、院团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引进高层次昆曲专业表演人才;多措并举推进昆曲艺术与城乡经济、江南文脉、特色旅游、城市风貌协调发展,让具有昆曲发源地独特气质和魅力的‘昆曲之城’形象深入人心。”林洁说。

博物馆里的戏曲展演 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供图


一张水网 荡漾古镇新波

“运河最懂得沉默的力量,它用一千年把石头磨成了诗。”2018年,江苏作家徐则臣用文字连接历史与当下,一部《北上》唤醒古老的运河记忆,也获得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七年后,这部描述运河变迁史的小说被翻拍成电视剧,再次掀起一场《北上》热潮。

位于昆山西北部的巴城镇,是电视剧《北上》的主要取景地,因被阳澄湖、傀儡湖、巴城湖、鳗鲡湖、雉城湖五湖环绕,被誉为“水乡中的水乡”。

巴城老街上,《北上》剧中的飞鸟北上茶馆、龙云崌茶楼、照见艺文空间等取景地吸引着各地前来“同框打卡”的游客。剧中主人公曾经漫步的石拱桥、驻足的河埠头、徘徊的小巷,如今化作游客镜头里的鲜活记忆。今年3月,江苏文投启动“跟着《北上》游运河”系列活动,以主题旅游的形式邀请剧迷、文旅从业者、自媒体达人走进昆山、扬州、淮安等地,亲身感受运河文化与水乡风情。

“昆山巴城作为活动首站,也同步推出了昆曲探源游、生态休闲游、美食之旅等多条特色旅游线路,将昆曲文化、蟹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打造巴城文旅的‘复合式’魅力。”巴城镇财政和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书记黄雪萍介绍。

将历史融入当下,紧抓文化热点,创新旅游形式是昆山推动文旅发展的路径。

记者从昆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旅游促进科获悉,近年来,昆山从深化文旅融合、打造乡村新景、创新旅游产品三个方面,围绕昆山资源禀赋和优势条件,打造文旅亮点。该市以水乡特色资源为载体,利用昆山“咖都”优势,以江南文化为特色、水乡肌理为格局,将传承中华文化和发展现代文旅有力结合,构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位于昆山南部的锦溪古镇,水系与运河连通,明清时期因漕运和商业繁荣,有“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的民谚。近年来,锦溪镇在发挥水乡优势的基础上,巧妙融合昆山“咖都”优势,推动“咖啡下乡”,丰富“咖啡+”体验模式,以推动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锦溪镇东南方向的计家墩村,核心旅游区域内已有23间咖啡店铺,先后举办乡村咖啡集、第九届ABrC爱好者杯手冲咖啡大赛等活动,打造乡村咖啡文化高地,推动咖啡产业文化“融圈”“破圈”“出圈”。

周庄古镇作为江南水乡古镇的代表,水巷、石桥、驳岸等建筑特色处处体现出古朴典雅的江南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周庄作为昆山市重要的旅游名片,经过多年探索,已形成“基于古镇,超越古镇”的创新经营理念。

三毛书店、三万昌、绣娘丝绸、朱炳仁·铜等特色店铺的引进,实现了周庄古镇“一街一品”“一店一品”的优质旅游服务模式;夜渔、夜画、夜戏、夜禅、夜月、夜泊、夜囍、夜宴八大特色业态,激活了周庄古镇“夜经济”。去年,周庄古镇推出行浸式多维空间剧《只此周庄》,带领观众跟随“旧梦、入画、出征、寻路”四大篇章移步换景,在数字科技搭建的变幻空间中沉浸式感受周庄古镇900多年的生生不息,持续诠释“有一种生活叫周庄”的文化特色。该剧一推出就成为昆山旅游“爆款”,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

千年昆山,水韵悠长。一方昆石,凝结着自然造化的文人风骨;一曲昆腔,吟唱着百转千回的江南雅韵;一张水网,流淌着南北交汇的风物传奇。独特的文化基因勾勒出无穷魅力,传统与创新在此交融,昆山的故事正在源源不断地被书写和传唱。

江南时报记者 徐曦

相关文章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㉟|文韵流淌,激荡水乡新“脉动”

“石板街深灯火迟,秦峰塔影落砚池。顾公祠外听评弹,一曲吴歈寄远思。”吴淞江畔,太湖之滨,昆山恰似一方温润的玉石,在历史的长河里历经琢磨,终成璀璨。这里既是婉约的江南水乡,亦是开放的经济强县;既有古韵悠长的文化底色,又有锐意创新的时代锋芒。当江南的温润诗意与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的光彩时尚相融,这座古城

千人旅游团赶中国大集, 临沂真的很美

大众网记者 滕立军 通讯员张丽 临沂报道“琅琊有这么好的夜景,临沂真的很美。”来自浙江宁波的游客叶秋萍感慨,这是她第一次来临沂,原本以为沂蒙山区偏远,没想到城市这么繁华,直呼“大开眼界”。今年五一假期,“游灯火兰山 赶中国大集”千人旅游团活动在临沂兰山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多名游客先后打卡灯

白洋淀上|荷花淀里留住文化根脉

不久前,雄安新区白洋淀畔,国内首个以“荷花淀派”为主题的文学馆正式开馆。这座坐落于白洋淀荷花大观园的文学馆,不仅是雄安新区文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更成为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它背后折射出的,是雄安新区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对历史文脉的尊重与传承、对区域文旅融合的深度探索以及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视与塑造

千年运河 不夜城盛大开街

全国首个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沉浸式文旅综合体“运河不夜城”“五一”假期首日在武清区盛大开街。这座承载着千年运河文化底蕴与现代文旅创新理念的不夜之城,以718米的超长街区、71928平方米的宏大空间,正式开启不夜城模式6.0时代,成为京津冀乃至整个运河沿线区域文旅产业的新亮点。  运河不夜城坐落于武清区

“五一”假期全市30家景区共接待游客393.2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

五月伊始,济南满城新绿,山泉丰盈。“五一”假期,全市文旅活动精彩纷呈,文旅消费“多点开花”,文明旅游蔚然成风,文旅市场安全有序。据调查统计,“五一”假日期间纳入重点监测的天下第一泉、千佛山等全市30家景区共接待游客393.2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9%、3.88%。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