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芙蓉国评论丨别让文化飘在“云端”,扎根民间才能“带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5:12:00    

文/邹耀宸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文章指出:“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这场关乎文明根脉的讨论正在突破传统语境,看似聚焦顶层设计,实则关乎每个普通人的日常选择。

文化的传承贵在老百姓的“活学活用”,而非庙堂里的“香花供养”。一些地方将古建筑翻新成整齐划一的仿古街,却抽空了街巷里世代相传的生活智慧;某些非遗技艺被包装成高不可攀的“奢侈品”,反而让文化成了橱窗里的摆设。真正的传承不是复刻符号,而是让老理儿接上现代生活的茬——用“远亲不如近邻”调解矛盾,用“耕读传家”涵养家风,用“物尽其用”回应环保焦虑。当文化从书本里的概念变成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思想时,传统才能真正扎根。毕竟,文化强国的底气,终究来自普通人的“日用之道”。

文化传承需要警惕“虚火”。流量至上的逻辑催生了不少“文化快餐”:用浮夸特效堆砌传统元素,靠猎奇改编消费经典IP,这种创新看似热闹,实则掏空了文化的精神筋骨。真正的突破应当像老树发新芽——用直播延续手艺人的匠心、以智能技术激活古籍的智慧、让方言在数字时代找到新表达,从而在生活中真正夯实文化的土壤。政策扶持固然重要,但比资金投入更关键的是“松土施肥”。要让老匠人不必追着流量跑,给年轻人创新留出试错空间,使文化真正成为生活的帮手而非负担。

建设文化强国,本质上是一场关于“精神根系”的修复工程。它不追求形式上的复古或盲目的创新,而是要在现代社会的土壤里,让文化的根脉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扎得更深。就像敦煌壁画历经千年依然鲜活,靠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临摹保护,更是一代又一代传承者在理解其精神内核后的再创造。今天的文化传承需要的正是这种“活的智慧”:既要守住戏曲里的家国情怀、古建筑中的天人合一,也要让它们与当代人的焦虑、期待、困惑产生真实共鸣。

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从来不是靠刻意的保护延续至今。从《诗经》“民亦劳止”的朴素关怀,到今天“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踏实底气,文化的韧性在于始终回应着老百姓对过好日子的期盼。当文化成为解决问题的法子、待人接物的分寸、教育下一代的底气时,“强国”便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触的生活质感。

相关文章

长江大学“信·荆楚”团队红色书信映初心,青春脚步量川渝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袁田 冯星雨 吴宇洁 高宇桐 方玉卓) 荆楚向川渝,寻信再出发。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中共中央作出三线建设决策60周年,7月16日至20日,长江大学“信·荆楚”团队怀揣“一本书”和“一堂课”,从荆州出发,先后寻访四川攀枝花、成都和重庆等

情系高温下的劳动者 省总工会到株洲开展“送清凉”

慰问组和劳模工匠交流。红网时刻新闻7月24日株洲讯(记者 聂千川 实习生 汪颖 通讯员 陈建智)湖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宋峥嵘带队深入株洲开展“工会送清凉 防暑保安康”慰问活动,为暑期坚守在岗位一线的职工送上真切关怀和诚挚问候。株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株洲市总工会主席李余粮参加活动。慰问组和企业

陈家春:构建产学研用多方协同机制,促进智慧教育产业健康发展

中新经纬7月24日电 24日,在2025中国互联网大会智慧教育论坛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陈家春表示,智慧教育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实施路径,推动智慧教育发展,将有力支撑教育强国建设。针对行业发展, 陈家春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坚持需求导向,着力深化教育变革。聚焦育人本质,精准把握师生需

AMG大咖来了丨田丽:从安阳融媒看家乡变化 在母校一中谈文化“出圈”

甲骨文:田、丽(麗)大咖来了今日嘉宾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田丽副教授:安阳非常重视文化毕业于安阳市第一中学的田丽再次回到母校她这样说每一次回到安阳田丽感受到了安阳对于文化的重视在安阳融媒刚成立时田丽应邀进行了主旨演讲对于安阳融媒田丽说:感谢安阳融媒让我们不管在哪儿都

遵义市红花岗区纪念馆社区:在传播红色文化中夯实文明根基

近年来,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红色宣讲,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在传播红色文化中夯实文明根基,探索出一条有温度、见实效的基层治理之路。杨柳街上的深情讲述:八旬老人的红色传承苟德超为市民和游客讲述红色故事。(谭波 摄)“今天,我们讲红军在遵义会议召开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