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锐评|AI代写作业?孩子的学习该不该“外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8:46:00    

AI浪潮持续涌动,应用场景极大丰富,许多家长发现:不少中小学的孩子已经在用AI写作业了。从语文作文,到数学方程,再到英语听力,样样皆可求助AI。

此情此景,让许多家长分外紧张。有人担心这会影响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人疑惑“适当使用”的边界在哪里,还有人焦虑:长此以往,孩子还需要学习吗?以后会不会脑机互联,再按学期“刷机”更新即可?

(一)

毋庸讳言,在相对模式化的中小学作业上,AI确实手到擒来。但无论AI能够写出如何精彩的作文,答出如何高分的试卷,都没有实质意义。因为布置这些作业的初衷,不在于单纯的结果,而在于驱动孩子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自己动手,就正确率来说,肯定不如AI,但即便表现再差、得分再低,也是个体思考的锻炼。

斯坦福大学2023年的一项追踪实验显示,过度依赖AI解题的大学生,在脱离AI环境后,数学推理能力降低41%,逻辑链条构建效率降低34%。可见,思考“外包”的风险,切实存在。斯坦福的大学生尚且如此,还在打基础阶段的中小学生亦然。

那么,如何将AI的使用保持在可接受限度内,警惕可能产生的依赖性,不让其剥夺了孩子思维成长的空间?

(二)

警惕AI依赖,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即AI作为辅助工具,确实无法替代人类的大脑。

牛津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虽然AI在处理数据和整合输出方面无比强大,但在真正理解世界、创新和面对未知时,依然难以企及人类思维的深度。报告认为,AI与人类的分水岭,在于一种不仅描述现实,还能生成未来可能性的前瞻性思维方式,这也是人类认知的核心工具。这种工具不仅依赖于数据总结,还更像是认知的发动机,驱动我们去思考“为什么”和“如果……”的问题。

与之相比,AI的局限性显而易见:其一,AI只能看向过去。AI系统通过训练数据模仿既有模式,这意味着它无法创造出超越历史的新知识,而人类以史为师,目的是看向未来。其二,AI缺乏因果推理。AI可以发现某种疾病与特定基因的相关性,但只有人类科学家才能进一步探讨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相应的干预措施;其三, AI缺乏主动性。AI无法自己提出假设或主动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这也意味着根本无力打破知识边界。

依赖AI,说严重一点,就是在旧知识里转圈圈。未来并不属于AI,而是属于那些主动思考、善用逻辑的人。

(三)

当然,不依赖,不等于不应用。新工具会不会导致人类某项能力的弱化?人类应该如何与新工具相处?历史上早有清晰答案。

导航工具的普及,导致了空间记忆力整体下降。可人类也获得了此前不可想象的“超能力”——在任何一个陌生地域,都能很快找到抵达某个目的地的最佳路线,甚至预知交通状况。相较于祖先,当代人认路辨向的能力是退化了,但也不会有人认为,我们该退回到观星辨位时代。

电动滑板车的出现,也曾引发人类会不会因走路变少,而看起来像“特大号的保龄球瓶”的担忧。但这些年来,我们不仅没有忘掉走路,还有更多人放弃“效率”而骑自行车上班或步行,以及在跑步机和健身单车上转动双腿。

就连印刷术的问世,也曾引发“手写能力将会退化”“知识生产变得廉价”“精神世界将被污染”等担忧。可这显然无法抵消其正面影响——知识普及了整个世界,人类文明发生了显著进步。

历史说明,人类确实是一种“懒惰的动物”,新技术确实可能会造成某些能力的退化、对心态产生一定震动,但人类始终可以找到与之相处的办法。

(四)

“AI是人类智慧的镜子,但镜中倒影永远无法脱离镜框。”理当相信,创造了AI的人类,拥有极强调适能力的人类,不太可能被AI倒逼至“进退维谷”。

我们当然要积极地拥抱AI,发挥其对生活工作的正面效应,同时更应充分警惕其带来的诱惑和挑战,尤其是不能影响了人类锻炼大脑的宝贵机会。

面对AI这样颠覆性、革命性的工具,规范与伦理法则应当与时俱进,不可因其“先进”而盲目逐热、一哄而上。同时,要更加珍惜人类的成长与创造。比如在校园里,老师对AI生成的漂亮作业,与虽然稚嫩笨拙、但凝结着孩子点滴思考的作业,既要有基本的判断,也要把准手里的指挥棒,多多鼓励孩子勤于动脑,产生独具灵性的想法。不能让那些高度依赖AI的作业得高分、获表扬,产生无可挽回的“破窗效应”。

(五)

“当AI用代码拆解世界时,人类用灵魂定义存在的意义。”技术的迭代从未停止,但

人性中的温度、创造与哲思,始终是AI无法复制的文明火种。

梵高的星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皆诞生于“无中生有”的灵感火花。共情的倾听、

真诚的拥抱,也远比AI的安慰更治愈。 AI越是普及,越应珍视人类独有的“不可替代性”。这种珍视本身,也是保证人类社会始终向前的力量。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

我科学家破解多细胞器成像难题

转自:光明日报本报北京4月3日电(记者晋浩天)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团队联合东方理工大学金大勇团队为活细胞内多细胞器的成像难题带来了重大突破,他们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成功实现了15种细胞结构的同时成像。该方法打破了传统多色成像的通道数量上限,为测绘活细胞内多种亚细胞器互作图谱提供有力工具。相关研究成果

壮族山歌融合消防宣传 广西柳州推出《呗侬防火歌》

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广西柳州报道近日,广西柳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将壮族山歌与消防宣传创新融合,改编出独具特色的防火宣传山歌《呗侬防火歌》。这首以男女对唱形式呈现的山歌,把“燃气阀门随手关”“电线老化及时换”等村寨常见火灾隐患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词,将专业消防知识转化为易学易记的韵律,辅以“先逃勿贪财物留”

长沙市实验中学专为爸爸来了次“教育专场”,激发“父”能量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3日讯(通讯员 孔笑晗 赵盼 全媒体记者 岳霞)有数据显示,仅30%的父亲经常参与孩子教育,而经常得到父亲关爱和教育的青少年,抑郁发生率降低37%,自我效能感提升29%,更善于解决冲突。4月2日晚,在长沙市实验中学“‘父’能量‘觉醒’计划之爸爸沙龙”上,心理成长中心主任毛巍嶷列出

智元机器人首席科学家罗剑岚:如果机器人实现“操控”,是比大语言模型更高级的智能

每经记者:朱成祥 每经编辑:魏官红4月2日,智元机器人宣布与国际顶尖具身智能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Pi)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围绕动态环境下的长周期复杂任务,在具身智能领域展开深度技术合作。此外,近期正式加入智元的罗剑岚,将全面领导智元具身智能研究中心,同时推进双方的深度

安全教育进校园

3月31日,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第三实验小学,消防救援人员为学生讲解消防装备器材。当日是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各地通过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新华社发(张春雷摄)3月31日,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消防救援大队,小朋友在消防救援人员的协助下体验绳索攀爬技能。当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