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加快创新步伐 助推云岭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07:41:00    

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科教兴滇、人才强滇战略,着力提升体系化攻关能力、企业主体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创新资源汇聚能力、科技统筹协调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能。2024年,我省新增备案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55户,总数突破1.4万户;高新技术企业净增600户以上,总数突破3800户,基本实现3年总数翻番;新组建云南锡铟实验室,新建设29个省重点实验室,新建12个省技术创新中心和8个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增强科技供给

多年来,我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稳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针对全社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不多不强和基层科技力量薄弱等问题,累计出台100多项配套措施,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氛围。省、州(市)和县(市、区)各层级加强联动合作,形成科技创新工作合力。

“锚定建设滇南科技创新中心目标任务,红河州筑平台,打牢科技创新根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科技局局长张嫦介绍,聚焦重点产业,红河州引进与之关联性强和契合度高的省内外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热区农业产业创新中心、固废和煤化工创新平台、有色金属新材料创新平台、高原特色农业创新平台、科技入红河成果对接交流合作等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从全面提升科技项目管理质量和水平,精准组织重点产业领域科技攻关到抓好抓实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更好发挥省级财政科技资金带动作用;从围绕天文、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优势特色学科领域,优化完善基础研究计划体系到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我省持续打牢科技创新根基,科技供给能力不断提升。2023年,我省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达 346.73亿元,增速全国排名第六位。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保山市研发投入强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此外,我省加快推动省内外、国内外创新要素落地云南,让更多科技机构来滇发展、海内外人才来滇创新创业、科技成果在滇转化。

作为省科技厅、普洱市政府与湖南农业大学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实施“一个院士专家团队支撑一个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在引才用才、资源调配和管理服务的灵活作用,助推地方产业提质增效。经过3年发展,研究院组建了一支省内外融合超200人的技术团队,在普洱、昆明、文山等地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56个。

提升创新能力

今年3月,省农科院在昆明举行发布活动,筛选该院10个高产优质品种及10项生产技术供全省推广应用。这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代表国内领先或国际前沿水平的品种,通过多点示范增产增收效益显著,为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由省农科院牵头建设的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建立以智能设计育种、基因编辑为核心的生物育种技术体系,水稻杂种不育机制、花卉功能基因组等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年来,共有21个品种和21项技术入选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占全省40%以上。”省农科院院长王继华表示。

多年来,我省聚焦企业这一创新主体,探索开展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试点、高新技术领军企业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试点等工作,逐步形成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生态。同时,紧盯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先后出台一系列配套制度,促进人才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全省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132个,新遴选科技领军人才4人,高端外国专家19人、团队30个;新选聘132名科技副总,选派195名企业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

创新主体的加快培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让我省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24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增速居全国前列,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居西部前列。

“作为云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链主企业,云南白药推动形成种业、种植、加工、贸易、金融、物流、服务全要素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平说,目前,公司AI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三七、茯苓等药材的智能色选与精准型选,同时构建数字化质量标准库,全面满足市场对药材个性化、多样化的定制需求。

赋能产业发展

打破国外在大尺寸高品质氧化钒材料制备上的垄断;“云蔗081609”品种高峰期蔗糖分打破国际最高纪录,丘陵山地甘蔗机械化生产模式降低人工成本30%以上,成果推广应用面积超过300万亩……2024年,我省一批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和转化应用,助推了重点产业提质增效。

多年来,我省组织重点产业领域科技攻关,推动铜、铝、锡等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强化产业链深度延伸;谋划培育铟、铂、锗等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聚焦数字经济,推动人工智能落地应用,加强新能源电力算力结合发展,支持新型储能开发应用。同时,聚焦高原特色农业,在生物育种、高原山地农机装备、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等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通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第一梯队的工业控制器PLC、工业控制软件高科技专精特新企业。”联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宗凯介绍,公司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20%用于技术攻关,承担国家、省、市10余项科技专项。持续的技术攻关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目前公司在自主可控的工业控制器PLC、工业控制软件等方面取得54项专利、165项软件著作权。

“十四五”以来,我省围绕新材料、数字经济、先进装备制造、绿色能源等重点产业,立项支持重大科技项目247个。2022至2024年,我省立项支持生物育种科技项目29个,选育出一批优质高产、多抗广适、适应机械化种养、轻简化栽培及产业融合发展需求的突破性系列新品种。在创新引领下,我省正推进资源型产业做强做优做大,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云南省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在南亚东南亚语言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及应用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开发的软件为公众提供日均600万次翻译服务。云南省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主任余正涛表示,聚焦云南特色产业,应组建“头部企业+产业链+科研院所”的创新联合体,打造本土化高水平AI团队,实现行业大模型关键技术突破,催生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助推产业发展壮大。

云南网记者 季征

相关文章

探寻纺织服饰业发展的“浙江经验”

证券时报记者 聂英好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浙江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发展成绩斐然。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列,实现从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的“华丽转身”,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浙江纺织服饰行业的辉煌成就,产业集群化功不可没。环杭州湾更是借助地理和产业基础优势,将各地的优势资源整合起

新城建设有高度更要有温度

近日,《2025年上海市新城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发布,该方案聚焦“产业引领、城市功能、要素保障、机制创新”4个方面,提出了8项专项行动,全力推动新城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新城建设是上海优化空间布局、服务辐射长三角的重要战略部署。按照此次行动方案部署,上海未来的新城,不仅有产业腾飞的蓝图,更是对“人民城

莆田:共同把“中国鞋都”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4月15日,市长戴龙成主持召开鞋服产业链专题会暨银企对接会,为政银企三方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共同帮助鞋服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推动莆田鞋服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强,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珍耀,市政协副主席张志宏出席。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汇报了鞋服产业总体情况、受关税影响情况及应对措施建

“组织6G关键技术测试验证,深化与欧盟、韩国、印度等交流合作”

4月1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以下简称“国新办”)举办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5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就数字产业的发展现状,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表示,以5G、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前两个月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2%。网络基础设施能力持续

王泽森:全球经济变局下,哪些中国出口企业能胜出?

中新经纬4月18日电 题:全球经济变局下,哪些中国出口企业能胜出?作者 王泽森 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进入2025年4月,全球经济形势正面临新一轮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全球化进程遭遇严重冲击。美国近期宣布的高额关税措施直接影响到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伴随而来的是全球市场的剧烈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