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河北沧州“膜法”突围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09:35:00    

不按“匹”卖,每平方米售价高达400元的“老粗布”,还供不应求,你们见过吗?

虽说手感与粗布无异,但它可不是普通的布,而是位于河北省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沧州工苑新型膜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聚苯硫醚隔膜。作为碱性水电解槽的核心材料,集合了多项专利,可以广泛应用于碱性电解水制氢领域。目前产品已占据国内碱性电解槽制氢三成以上的份额。

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赶制碱性水电解槽的核心材料——“老粗布”隔膜。傅新春摄

看似平凡的“老粗布”,其背后折射的正是沧州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多年的深厚积累及发展机遇的推动下,沧州吸引了众多膜产业上下游企业聚集,正不断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与落地,以硬核实力勾勒出产业迈向高端化的清晰轨迹。

近日,在沧州明珠锂电隔膜有限公司展厅内,一卷看起来比超市中售卖的透明宽胶带再宽一些的物体,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这可不是胶带,墙上的这张图就是它的横切面被放大四万倍的样子。”沧州明珠锂电隔膜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乘志说。

厚度仅4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十分之一的隔膜里面,却有着无数纳米级的微孔。这些精密构筑的孔隙,精准地导通锂离子自由穿梭于正负极之间,并阻隔电子通行,成为保障锂电池高效充放电与安全运行的核心屏障。

拥有这项技术的沧州明珠锂电池隔膜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2月,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过去,锂电池隔膜生产技术一直被部分发达国家垄断。”刘乘志说,“凭借不断进行技术攻关,我们成功研发出锂电池隔膜生产技术,并同时掌握干法单拉隔膜、湿法双拉隔膜和涂布改性隔膜3项核心技术。”

这些自主突破的硬核实力,叠加持续强化的科研合作,更成为进一步推动沧州膜产业迅猛发展的“催化剂”。

2022年,沧州市与拥有国内唯一一家先进膜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天津工业大学开展合作,依托天津工业大学膜领域创新研究团队,与本地产业需求碰撞出“核聚变”。

在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试验台上,摆放着一排形似“空心挂面”的白色细丝。

内部中空的“空心挂面”管壁内,密布着纳米级微孔的高性能中空纤维分离膜,是净化污水的利器,能耗远低于传统设备。它是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相关技术团队研发出的众多产品之一。

目前该研究院已引入的31支研发团队,经过短短一年半时间的运行,已孵化出14家公司,其中两家公司2024年的营业额已经超过2000万元。

“引进先进的高端膜产业,能有效提升沧州膜产品的市场等级和竞争力。”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刚表示,京津冀地区在膜技术基础研发方面虽有优势,但许多成果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沧州膜产业研究院的创新之处,正是吸引这些区域的先进技术在此落地转化,通过孵化培育,最终打造出一个具有规模的膜产业集群。

工人正在海派特膜科技(河北)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生产高性能中空纤维分离膜。傅新春摄

谈及为何选择沧州?王志刚给出了答案,“沧州有很强的化工基础,膜的生产需要聚酰胺、聚酰亚胺、聚氯乙烯等大量聚合物材料,沧州本地大都能生产。其次在产品应用上,沧州的化工产业有巨大的‘膜分离’需求,上下游在沧州贯通了。”

为让科研团队轻装上阵,沧州构建了“基金+政策”双引擎:3亿元沧州膜先进材料京津冀创业投资基金精准滴灌初创企业,政府则提供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如今,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在加速集聚沧州,锂电隔膜、海水淡化膜、气体分离膜、光电薄膜、制氢隔膜等12类高端膜产品在这里生产。沧州膜产业的奇迹,更在于将高精尖技术扎进最需要它的资源与能源综合利用领域。

面朝渤海,黄骅港畔的海派特膜科技(河北)有限公司海水淡化装置昼夜不息。高浓度的海水经过预处理、膜法处理等环节,变身干净的淡水资源。其核心武器便是孔径仅有30—50纳米的中空纤维超滤膜,能将淡水回收率提升至90%,成本直降40%。

“我们自主研发的中空纤维超滤膜,在盐分较高的海水环境中,可以持续工作5年。目前,这款膜多应用于环渤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企业。”海派特膜科技(河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朗说。

沧州工苑新型膜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老粗布”聚苯硫醚隔膜,不断运往江苏、湖南等地的制氢设备厂家,推动氢能源产业大步迈进。

沧州工苑新型膜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颜景华表示,“今后将围绕制氢安全性和降低能耗方面,不断推动‘老粗布’更新迭代,让沧州膜技术重塑产业与能源的边界。”

当锂电隔膜持续提升新能源电池续航和安全性,当高浓度海水因一张膜变成宝贵的淡水资源……一根“空心挂面”凸显技术创新,一张“老粗布”织就能源未来,这座城市正在以稳健的步伐打造“龙头引领、链式发展”的膜产业特色集群。

人民网记者 方童

相关文章

从东北到岭南:宠物改变的区域经济版图

添一把粮,换一碗水,清理猫砂盆里的结块,或是牵起狗绳在小区里遛狗——这些琐碎动作,构成了城市养宠人的日常。在现代社会,宠物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宠物经济正成为中国消费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势力。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数量飙升至1.2 亿只,67.2%的宠主通过购买获得宠物,购买仍是宠物的主要来源

资源县西红柿再迎丰产丰收

目前,资源县车田苗族乡迎来了一年中西红柿采收最繁忙的时节。连绵的大棚与露天田间,随处可见饱满鲜亮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农户们正穿梭其中,熟练地采摘、分拣、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作为资源县的传统主导产业和重要经济来源,车田西红柿早在2017年就成功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1年又入选“广西好嘢”品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持续为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日前,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聘期总结考评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十四五”期间,奶牛体系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服务双轮驱动,推动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奶牛体系聚焦“中国奶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奶牛疾病精准防控及两病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两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为我国奶业科技

新华视点|科技扎根田野间 多地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近期,多地立足资源禀赋与技术优势,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各地通过“产学研”协同、科技育种、智慧种植、特色产业培育、生态改良等多元模式,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化、智能化、产业化转型,绘就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图景。■“产学研”协同 构建有机旱作生态循环链近年来,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采用“高校+

周末利好!超级赛道,大消息!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智能算力需求呈现迅猛增长态势。近日举行的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中国算力平台运营层注册企业用户超1000家,入驻算力服务商逾100家,上架优质算力产品110余项,接入主流基础大模型和垂类模型90余个。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表示,工信部将有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