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上海加速形成人工智能全链条体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08:03:00    

来源:人民日报

受试者通过“意念控制”,仅用大脑信号便能流畅操作电子游戏。今年一季度,上海阶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完成国内首例人体长期埋植试验。这一进展,标志着上海在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交叉领域取得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海将人工智能纳入三大先导产业,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加速形成“算力筑基、模型引领、应用赋能”的全链条体系。

产业落地,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驱动。

西有徐汇模速空间,东有浦东模力社区,上海已形成人工智能产业新格局。

模速空间聚焦大模型生态,短短一年多就集聚超400家大模型企业;模力社区专注垂类模型应用孵化,集聚近200家相关企业,覆盖智能座舱等新兴赛道,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研发生态。此外,临港智算中心等重点区域加速布局,共同构建起黄浦江两岸“多点支撑、星云联动”的智能产业网络。

今年一季度,上海规模以上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180亿元,同比增长29%,利润增长65%,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科技人才,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支撑。

2017年,上海提出打造人工智能人才高地,推出“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等政策。如今,一批90后已成为上海人工智能领域的中坚力量。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是人工智能领域交流的重要平台。7年来,超6550名全球顶尖科学家、多名图灵奖得主相继来上海参会。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新设“菁英会”等板块,为青年人才搭建起交流与发展的平台。

目前,上海已集聚人工智能人才超25万人,人才规模居全国前列。

开放合作,人工智能发展的科学路径。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已汇聚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人士,与30余家国际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构建起全球智力网络。来自非洲的数学家阿卜登·阿坦加纳博士,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平台分享了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非洲水污染治理系统,为当地社区提供智能化的公共健康方案。在共建“一带一路”与“中非科技创新伙伴计划”的框架下,这类跨越国界的协同实践,成为上海推动开放合作的现实注脚。

“上海正在构建市级智能算力调度平台,推进‘人工智能+行业’典型案例应用。”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张英表示。

在愚园路智慧社区,独居老人通过人工智能语音助手获得健康提醒;在洋山港无人码头,大模型调度系统让集装箱吞吐量再创新高;在临港智算中心,算力网络正为长三角企业提供普惠服务……人工智能已从“实验室的代码”变为现实场景,正深度赋能上海的城市生活。

从脑机接口的微观突破到全球治理的宏观共识,从青年创业的澎湃激情到城市治理的智慧跃迁,上海正书写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答卷。(记者 沈文敏)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24日01版)

相关文章

从东北到岭南:宠物改变的区域经济版图

添一把粮,换一碗水,清理猫砂盆里的结块,或是牵起狗绳在小区里遛狗——这些琐碎动作,构成了城市养宠人的日常。在现代社会,宠物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宠物经济正成为中国消费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势力。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数量飙升至1.2 亿只,67.2%的宠主通过购买获得宠物,购买仍是宠物的主要来源

“AI+”助力体育教学

9月4日,江苏省徐州市新元中学,学生在“AI智慧操场”上开展体育锻炼。近年来,该校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对学生体育运动成绩、技术动作、运动过程等进行实时采集、数据分析与专业指导,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蒯创 摄《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06日 第01版 作者:蒯

资源县西红柿再迎丰产丰收

目前,资源县车田苗族乡迎来了一年中西红柿采收最繁忙的时节。连绵的大棚与露天田间,随处可见饱满鲜亮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农户们正穿梭其中,熟练地采摘、分拣、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作为资源县的传统主导产业和重要经济来源,车田西红柿早在2017年就成功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1年又入选“广西好嘢”品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持续为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日前,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聘期总结考评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十四五”期间,奶牛体系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服务双轮驱动,推动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奶牛体系聚焦“中国奶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奶牛疾病精准防控及两病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两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为我国奶业科技

成都高新区71个项目、个人获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

近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来自成都高新区的71个项目及个人上榜!获奖个人方面>>在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15个获奖个人中,来自成都高新区企事业单位人员——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太惠玲获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奖项目方面>>在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244个获奖项目中,成都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