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很多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40岁以后,即使没有不适,也建议做这项检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5 08:10:00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消化道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位列癌症发病率前五位。其中约70%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早期胃肠道肿瘤为什么检出率这么低?如何才能尽早发现胃肠道肿瘤?

01

胃肠镜检查:
消化道疾病的“照妖镜”


胃肠镜是一种通过前端装有高清摄像头的柔性软管(内窥镜),直观检查消化道黏膜的医疗技术,是消化道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包括胃镜和肠镜检查

  • 胃镜检查通过口腔插入胃镜,可以发现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癌等病变,并且可以对可疑部位取组织做病理检查。
  • 肠镜检查经肛门插入肠镜,用于诊断肠炎、肠息肉、结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检查中可直接切除小息肉。

02

哪些人群需要做胃肠镜检查?

专家表示,消化道肿瘤从癌前病变到进展期通常需要多年时间,早期发现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达到完全治愈。但如果等到出现消瘦、黑便、持续便血等症状,往往已进入中晚期,治疗难度和费用大增,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医师周姝彤介绍,40岁是一个分水岭,患者在40岁以后胃癌的发病率会有明显升高;45岁以后,肠癌发病率会有明显升高。因此,建议公众40岁之后都进行胃肠镜检查。

除了年龄因素选择胃肠镜检查以外,一些高危人群也需要定期做胃肠镜检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医师王俊雄建议,长期抽烟喝酒、高盐饮食、有肿瘤家族史或者身体有突然变瘦、黑便等“报警症状”的人群,及时到医院进行胃肠镜检查。

03

胃肠镜检查需要注意什么?

胃肠镜检查分为普通和无痛,两种检查技术现在都非常成熟,患者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专家提醒,准备做胃肠镜之前,除了要注意饮食和清肠外,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及含活血化瘀成分的药物等(如阿司匹林、华法林、血塞通等)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提前停药。

04

胃肠镜检查有哪些认识误区?

胃肠镜取活检就是得了肿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医师周姝彤解释,“胃肠镜取活检就是得了肿瘤”的说法是错误的。大多数活检的病理结果都是良性的,只有少部分患者的病理结果会提示肿瘤。

无痛胃肠镜麻醉会对人体有损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医师王俊雄解释,“无痛胃肠镜麻醉会对人体有损伤”的说法是不对的。麻醉后是全程监护的,发生出血或是穿孔的概率小于0.01%。






编辑‬/郭彩霞‬

责编‬/李晓宇‬

审核‬/张江岭‬ 李敏‬

监制‬/张‬向‬朝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综合《朝“问”健康》

相关文章

很多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40岁以后,即使没有不适,也建议做这项检查→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消化道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位列癌症发病率前五位。其中约70%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早期胃肠道肿瘤为什么检出率这么低?如何才能尽早发现胃肠道肿瘤?01胃肠镜检查:消化道疾病的“照妖镜”胃肠镜是一种通过前端装有高清摄像头的柔性软

他已任福州一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人选(附简历)

福州新区管理委员会官网“领导之窗”更新显示,许用贵已任福州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长乐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人选。此前,许用贵任福州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许用贵,男,汉族,1970年11月生,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许用贵曾任福州市闽清县县长,闽清县委书记,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门诊公益陪诊服务,让就医更有温度

在医疗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就医过程中的一些难题仍困扰着不少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残障人士以及独自就医的群体。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门诊聚焦特殊群体就医痛点,开展公益陪诊服务,用专业和温情为患者提供更贴心、更便捷的就医体验,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赞誉。一、全方位贴心服务,解决就医难题公

朝“问”健康丨超一半病人发现即中晚期 警惕“沉默杀手”

 6月15日是世界呼吸日,该健康日的设立旨在促进人类关注呼吸健康,倡导环境保护。呼吸是人类得以生存的首要条件,但因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病、年龄等原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经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是第4位的致死原因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

这个时间段是「心脏骤停」的高峰,心内科医生提醒

心脏骤停,简单来说就是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让人处于丧失神志、脉搏消失、呼吸停止的状态。如果在几分钟内不能予以复苏,大脑等重要器官就会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6月1日~7日是中国心肺复苏周,《生命时报》邀请专家科普,教你科学的急救4步法。心脏骤停在这个时段达到高峰就像生物钟一样,心脏骤停也呈现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