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乳腺癌可以不做化疗吗?听专家告诉你真相丨医本正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9:18:00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何嘉琦

在肿瘤科的诊室里,“是否需要化疗”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今年,2025版国际权威肿瘤诊疗指南(NCCN)提出了一项革命性的治疗策略:对于部分乳腺癌患者,不再推荐传统化疗,而是采用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式。

4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医本正经》栏目组邀请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疾病中心二级专家鄢希、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甲状腺专科主任医师胡会华,针对大众关心的乳腺癌问题,进行了专业解读。

三类患者符合“豁免化疗”条件

基因检测不足以决定治疗方案

胡会华表示,目前主要有三类乳腺癌患者符合“去化疗”条件。首先是乳腺原位癌患者,由于癌细胞未发生浸润,这类患者无需化疗干预。其次,身体不耐受的患者,比如因心、肝、肾功能差,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甚至因主观拒绝等原因,无法承受化疗副作用的,属于“被动免除”化疗范畴。第三类则是低风险乳腺癌患者,第1类是,根据2007年St.Gallen共识,需要同时满足8点要求,可以免除化疗;第2类是,适合21基因或70基因检测者,评估乳腺癌复发风险为低风险,可以避免化疗。

所谓21基因检测,是通过分析乳腺癌组织中的21个关键基因,评估患者肿瘤复发风险,并计算复发评分。当复发评分≤25时,患者复发风险较低,通常可以安全地避免化疗,而采用内分泌治疗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检测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HR+)、HER2阴性、淋巴结阴性或1-3个淋巴结阳性的患者。

Mammaprint检测则是一种70基因检测技术,将乳腺癌患者分为“高危”或“低危”两类,帮助医生更精准地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化疗。某些患者即使肿瘤较大,但结果显示属于“低危”类别,仍然可避免化疗,改为内分泌治疗等。

不过,仅凭基因检测不足以完全决定治疗方案,且化疗豁免的判断十分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豁免范围也在不断变化。胡会华提醒,患者及家属切不可自行“决定”,务必寻求医务人员的“判断”。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每年以3%—4%的速度递增

“可豁免化疗”患者比例相对低

鄢希介绍,乳腺癌是乳腺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种,我国乳腺癌发病率还在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仅在中国,每年新增乳腺癌病例就多达30万,相当于每10万女性中就有45人患病。不过庆幸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综合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显著提升。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大部分早期患者都有机会实现临床治愈。

鄢希坦言,由于21基因检测并非原研产品,70基因检测费用又相对高昂,导致这两项技术在国内普及度较低,实际能够豁免化疗的患者比例仅为15%—20%。这意味着,还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因技术限制未能享受到这一治疗福利,亟待相关机构与企业降低检测成本、推动技术普及。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山大齐鲁医院护士论文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院方回应

5月4日,一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论文在网络流传,网友惊奇发现,论文第一部分写到“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4-55岁。”然

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太空生活传言大揭秘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李鑫 摄2025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当天,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顺利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距地面400km 高度的中国空间站上,航天员们的日常生活跟地球上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大众对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总是充满好奇,比如,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

护理知识科普进社区,解锁大学生就业 “新赛道”

近日,苏州市姑苏区沧浪街道桂花社区的桂香忆站携手姑苏区人社局、社区教育中心、团支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组织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和苏州职业大学的学生们开展了一场临床护理知识科普活动,旨在为学生们打开就业新视野,探索就业新方向。活动现场,桂香忆站的护理人员围绕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急救知识等内容,

5种习惯可扭转认知“衰老轨迹”丨每日话题

日前,由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姚尧、博士后任龙兵,解放军总医院副主任医师胡帆以及英国剑桥大学赛巴斯蒂安等专家共同完成的一项课题研究显示,对于自身携带阿尔茨海默病高风险基因者,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可将认知健康延长4~5年。该研究日前在国际期刊《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上发表,为个体防控阿尔茨海默

茼蒿再次引发关注!医生提醒:吃茼蒿时,务必要注意这4点!

清晨五点的北京新发地菜市场,王阿姨的菜筐刚摆上茼蒿,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这茬儿嫩,炒着吃正合适!” 她一边摘着黄叶,一边给顾客递塑料袋。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上 #茼蒿的 100 种吃法 #话题播放量突破 2.3 亿,网友们晒出的茼蒿蛋饼、上汤茼蒿画面里,菜叶上的水珠还在反光。这株曾被调侃为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