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百年商埠 烟火升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04:50:00    

【老商圈新消费】

光明日报记者 张士英

“咱这中华巴洛克,就像作家迟子建笔下那位‘穿旗袍披斗篷的姑娘’。您瞧这西式巴洛克风格的临街立面、进门的中式院落,再细看,纹样里还藏着蝙蝠、石榴这些祈福元素的老讲究。”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哈尔滨城源文化博物馆馆长马文宇饶有兴致地介绍着建筑特色。

走进南头街和南二道街间的一处院落,一幅大型紫铜浮雕展现着老道外的市井生活,五行八作的场景在眼前一一铺展。马文宇说:“会馆、票号、商行……20世纪初,老道外是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鼎盛时期有4000多家商号。”

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中华巴洛克活态遗产,这个穿越百年时光的建筑群落,翻开了文旅商融合的新篇章,正编写新时代的街区故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蒋国红摄/光明图片

传统街区旧貌换新颜

精美的罗马柱头、雕花装饰的窗户,在靖宇街与北头道街交叉口,修复一新的向阳毛皮商店格外引人注目。

向阳毛皮商店地处中华巴洛克街区三期改造工程首开区内,位于景阳街—靖宇街—北头道街—同发头道街围合区,建于20世纪初,曾是哈尔滨著名商号泰来仁鞋帽货店。

“为了恢复记忆里的老道外,我们可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由于年代久远,街区的建筑中有不少透风漏雨,楼体岌岌可危。”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管理处工作人员滕家樑介绍,在修缮前,很多建筑内部的木结构楼板已经倾斜,楼顶外墙部分砖体也已经酥化脱落。为了推动老街更新,街区已于2008年、2014年完成一期和二期改造,三期的部分改造项目正在建设中。

“在街区三期改造项目中,我们为每栋楼量身定制了修复方案,采取‘修旧如旧’改造方式,复原街区、复原建筑,最大限度保留建筑历史信息,保持街区完整风貌。”滕家樑说,改造后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老建筑与现代设施相融合,既能感受百年前的风貌,又能体验现代化设施的便利。

哈尔滨道外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伟补充说:“今年冰雪季景区人流不断,我们打造了‘相约哈尔滨·逐梦亚冬会’景观冰建雪墙、‘雪人群落’等场景,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打卡。我们还从太原、锦州、江门、呼伦贝尔、同江等地请来特色演出团队开展互动表演,持续提升街区文化旅游热度。”

老字号老手艺荟萃

正午时分,中华巴洛克南二道街飘散着诱人的香气,张包铺门前的队伍蜿蜒至街巷转角。

“每天中午基本都要排队20到40分钟,日平均客流量1000人左右。”1902年开张营业的张包铺,是哈尔滨老道外最有名的小吃铺之一。餐厅经理王丽说,旺季时,有不少游客拖着行李箱来选购。

吃上一块“老鼎丰”点心,来上一碗热腾腾的馄饨,打包一份熏酱……在美食云集的南二道街,众多老字号饭馆联袂为游客呈上地道的哈尔滨美食。

正阳大街(现在的靖宇街)是哈尔滨传统商业区,也是哈尔滨最早兴起的商圈。图为20世纪20年代商贾云集的正阳大街。资料图片

据介绍,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现已入驻238家商户,形成了特色餐饮、文化创意、商业休闲、旅拍等业态。其中,仅南二道街内,就有16家老字号特色餐饮店。

除了美食,还有各式各样的传统老手艺点缀着街巷。走进杨富长的“老街泥匠”工作室,除了一颗颗用东北野生山核桃刻制的文玩核桃,紫砂茶具、泥塑也颇为吸睛。“这些刻着哈尔滨地标的小泥塑很受欢迎,不少游客买回去当伴手礼。”杨富长说。

夜幕降临,位于南三道街的星熠相声剧场开始迎客。演员们换上演出大褂,在后台进行最后的排练。李先生是这里的常客,他笑着对记者说:“二三十块就能乐呵一晚上,嗑着瓜子喝着茶,相声一响,啥烦恼都抛脑后了。”

核雕、草编、面塑、剪影、吹糖人、相声……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砖瓦间,百年积淀与市井风情被巧妙融汇在传统手艺中,定格在老街上,历久弥新。

新业态激发新活力

一群身着学生装的青年挎着布包走街串巷,一位珠光宝气的女郎坐上黄包车出发……在“中华巴洛克·尔滨故事”体验街区,游人仿佛回到了20世纪哈尔滨的“摩登时代”,伴着怀旧的旋律,老哈尔滨的街景文化和人们的生活状态缓缓展现在眼前。

“这里主打沉浸式体验,通过场景还原、演艺、互动等形式,让游客了解哈尔滨乃至黑龙江文化历史与民俗。”“尔滨故事”文旅项目宣发总监姜宇说,展区每天有40多场演艺,旺季时每日进场4000多人次。

走进位于中华巴洛克南三道街的松光里书店,书架上,很多书上都贴有手写的阅读推荐便笺条。另一侧,以东北虎为原型的贴纸、哈尔滨小冻梨系列冰箱贴,以及独具特色的东北文化主题展让人目不暇接。“东北文化、东北非遗、哈尔滨故事等,都是我们重点的产品方向。”书店主理人于冰告诉记者,这是一个融合了书店、文创、沙龙、咖啡、烘焙等多种元素和活动的文化空间。

穿过飘着列巴焦香味道的街巷,游客在“拍了个报”照相机装置前排起了长队。“咔嚓”一声,印着自己与身后老建筑合影的报纸打印完成,一位年轻女孩拿着报纸让朋友拍照。

2024年至2025年冰雪季,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日平均游客数量有5万余人次,总人数达360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4亿元。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7日 10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三季将启!海霞李幼斌“太乙真人”等齐聚献声

央广网北京4月19日消息(记者荆诗越 郭佳丽)燕南赵北古督亢,文心诗韵启新声!4月22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倾力打造的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三季)全国启动仪式将在河北省高碑店市隆重举行。这座承载着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豪情、郦道元《水经注》文脉渊源的千年古城,将以古今合鸣之姿呈献一场诵读文

芙蓉国评论丨别让文化飘在“云端”,扎根民间才能“带感”

文/邹耀宸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文章指出:“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这场关乎文明根脉的讨论正在突破传统语境,看似聚焦顶层设计,实则关乎每个普通人的日常选择。文化的传承贵在老百姓的“活学活用”,而非庙堂里的“香花供养”。一些地方将古建筑翻新成整齐

济南市图书馆举办乡村振兴文化顾问进校园活动 ‌

近日,济南市莱芜区方下中心小学热闹非凡,校园内不仅有一年一度体育节的热烈呐喊,更迎来了济南市图书馆的乡村振兴文化顾问团队,他们带着精心挑选的书籍及数字资源,为校园注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与活力四射的体育节相映成趣,共同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独特的成长盛宴。‌针对乡村学校图书资源匮乏、更新滞后的问题,济南市

辽宁首家县级市民文化夜校在海城揭牌

“抬头、转身、眼神要专注。”近日,辽宁省市民文化夜校鞍山市海城分校教室内,指导教师张艳燕喊着口令,学员应声而动,举手投足间展现从容和自信。今年4月9日,辽宁省市民文化夜校鞍山市海城分校揭牌成立,这是全省首家县级市民文化夜校。“夜校真好,我参加的是模特和美妆两个兴趣班,周二和周三的晚上我都在夜校学习。

323万奖金在等你!2025腾讯游戏创作大赛在汉启动

湖北日报讯(记者严芳婷、通讯员洪轩)4月17日,2025武汉国际设计大赛·腾讯游戏创作大赛在洪山科创大厦正式启动。大赛以“设计赋能,智创未来”为主题,依托武汉市文化资源禀赋和科教资源优势,借力腾讯游戏创新生态和品牌价值,面向全球游戏开发者、高校团队、AI爱好者、编辑器创作者、美术画手等开放报名,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