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翟博:教育本真与技术融合 呼唤AI助力教育变革中的价值坚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6:39:00    

本报记者 李媛 北京报道

4月11日,由中国经营报社与天立国际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AI赋能教育:探索转型升级与应用实践的新路径”研讨会在北京国谊宾馆成功召开。来自教育、科技、传播、企业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实务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理论思辨与实践路径展开了深入探讨。

在本次论坛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翟博以《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为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他指出,《教育强国建设纲要(2024—2035)》(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教育体系重构、教学范式转型以及人才培养方式变革的重要引擎,但同时也要守住“教育的本真”,关注育人根本。他强调:“AI是一种技术工具,教育的核心是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引导学生成为有思想、有价值观、有文化承载力的人。”

立足变革关键点:人工智能对教育本质的冲击与重构

“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是一场全方位的范式重构,不仅关乎技术手段的转变,更挑战了教育的根本定位。”在发言伊始,翟博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正从底层重塑教育体系。他以当前AIGC技术的爆发式发展为切入点,强调其在教学分析、学习场景构建、教育公平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他引用年初发布的《纲要》指出,《纲要》明确提出要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强调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文件里面明确提出要“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这已经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

翟博指出,人工智能尤其是深度学习大模型的兴起,正在从四个层面改变教育生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

然而,他认为:“技术变革不应该迷失教育本真。教育的四大功能之一是文化传承,我们如何将这种人文属性与AI技术融合,是AI时代面临的巨大挑战。”

“人工智能不能只是一个分析工具,它要在不扭曲教育价值的前提下进行融合。”他直言,当前社会普遍存在“技术崇拜”,但如果AI仅仅成为学习成绩的提升器,那将本末倒置。“教育不仅是为了分数,更是为了人格的完善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翟博强调,AI带来的是“先机”与“危机”的并存。“很多人讲AI带来的机会,但我们要看到的是,技术本身也可能削弱教师的权威,稀释教育的人文温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在这里探讨AI如何为教育赋能,而不是替代教育。”

在他看来,教师未来的角色将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教育的组织者”。“以往我们把教师看作知识灌输者,但在AI时代,这种职能逐渐被技术替代。老师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塑造价值观、指导探究路径。”

正因如此,他提出,未来AI与教育融合应以“教师转型”为支点。“教育系统要重新构建教师培训体系,使其掌握AI工具的同时,更具备批判性思维与价值引领能力。”

翟博还特别提到个性化教育的可行性与迫切性。他指出,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对学生认知行为的精准分析,从而打造“虚实融合的探究式学习场景”。“这对于解决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一刀切’问题具有革命性意义。”

但他也再次强调,AI时代的教育目标不应是“高分”,而应是“高素养”。“未来的竞争不是谁答题快,而是谁的问题意识强、谁能解决复杂问题。”

构建协同生态:AI赋能教育的系统路径与治理逻辑

在研讨会上,翟博着重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教育实施路径”的系统性思考,并结合教育部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进行了逐条解读。

他指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更应构建起涵盖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师资培养、教育评价、家校协同等多维度的“协同生态”。“这不是简单加一个AI课程,而是教育系统的全链条改革。”

“我们要构建‘三大体系’: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人工智能教学体系、人工智能师资体系。”翟博解释说,课程体系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体系则关乎AI与学科融合的方式,例如通过生成式AI提供动态学习路径。至于师资体系,则需通过系统培训、考核认证机制,将AI素养纳入教师基本能力。

除了教师层面,翟博还将目光扩展至教育治理。他提出,要打造“家教社协同育人”的新型结构体,实现家长、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参与AI赋能教育的建设。“不能把教育责任只放在学校或教师身上,家庭和社会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人工智能应用的落地,翟博提出“典型场景+系统机制”双轮驱动策略。即在具体教学场景中试点AI应用,如智慧课堂、作业精准推送系统等,同时构建覆盖全学段的政策与监管机制。

他指出,未来教育需要形成“人机协同”的新格局,在这一格局中,AI不取代教师,而是增强教师能力;不替代学习,而是优化学习过程。“构建人机协同的新生态,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根本路径。”

在人才培养层面,翟博建议高校、企业与中学之间建立起“联合育人机制”,共同承担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只有融合高校的研究资源、企业的实践场景和中学的基础教育优势,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未来的创新人才。”

他进一步指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一个学段可以完成的事情,要有完整的贯通机制。推动构建‘高校+企业+中学’联合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的体制机制,要从初中、高中阶段就开始启蒙与训练。”

翟博强调:“未来的教育,不仅是技术更高、效率更快,更重要的是思维更深、格局更大。人工智能赋能教育, 不只是一个教育部门的事,它是全社会的责任。高校、企业、中学、社会、家庭要共同承担起这场变革的责任。”

(编辑:于海霞 审核:孙吉正 校对:颜京宁)

相关文章

国际金融论坛(IFF)科技金融委员会启动大会暨首届科技金融圆桌会议举办

为实现科技创新、产业进步和金融发展有机结合,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进步的支持作用,4月13日,国际金融论坛(IFF)科技金融委员会启动大会暨首届科技金融圆桌会议于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武创院)举行。IFF科技金融委员会由国际金融论坛IFF与武创院联合成立。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及金融机构的

自主创新加速技术突围 科创板“硬科技”企业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

来源:中信建投证券投教基地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技术壁垒高筑的背景下,科创板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突破国际市场困局。从芯片设计到生物医药,从高端装备到新能源,一批科创板公司以技术输出直面贸易挑战,以多元化战略分散风险,成为竞逐国际价值链上游的先锋力量。技术输出打破贸易壁垒面对贸易壁垒,科创板公司始终

唯有美食不可辜负,男子坚持烹饪龙虾30年

大皖新闻讯 清明节已过,春风带着暖意悄然拂过合肥的每一个角落,气温也随之攀升。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小龙虾,这一吃一口便能让味蕾为之惊艳的美食,也走上了人们的餐桌,价格也随着季节的变换而有所下浮。4月8日一大早,在合肥一家龙虾馆内,年过六旬的钱儒贤正在挑着刚买来的龙虾。"死掉的龙虾坚决不能入烹饪锅

上海: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药品器械流通、医保基金使用等实施穿透式监管

【上海: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药品器械流通、医保基金使用等实施穿透式监管】财联社4月14日电,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今天(4月14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医疗卫生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要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以严的基调深化全面监管,从事后处置转向全过程监管,依托人工智能、

为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落地见效作出引领性贡献

立德树人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也关系着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开篇提出的重大举措,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一号工程”。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龙头,必须深刻把握教